1992年,导演张建亚找到魏宗万,邀请他出演《三毛从军记》,1992年,导演张建亚找到魏宗万,邀请他出演《三毛从军记》,魏宗万一口回绝:“我都54岁了,扛不动一杆大枪到处跑,而且不想和孩子搭戏。” 魏宗万,1938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家境贫寒,幼年穿补丁衣,吃不饱饭。他小时候就爱看戏,六岁常偷跑去戏园子,九岁登台演小角色,逗得观众直乐。初中毕业后,他在上海汽轮机厂当钳工,每天跟机器打交道,手上满是油污。厂里的话剧队是他唯一的乐趣,晚上排练时,他穿着粗布工装,站在简陋舞台上演路人甲,练就了一身扎实的表演功底。1959年,他看到上海戏剧学院招生启事,燃起希望,靠自学啃下高中课程,第三次考试才以满分考入表演系。1963年毕业后,他进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却因长相普通,跑了十年龙套,演过无数小角色,换装时常独自整理道具,默默揣摩表演。他从不抱怨,坚信只要肯磨,总能出头。1987年,他凭小品《单间浴室》在全国小品大赛拿了一等奖,幽默又细腻的表演让他一夜成名,被称为“北赵南魏”,从此片约不断。他的戏路宽,喜剧、反派、正派都能演,演啥像啥,圈里人提起他都竖大拇指。 1992年,张建亚筹拍《三毛从军记》,改编自张乐平的漫画,讲的是孤儿三毛在抗战时期的从军故事。老兵角色需要幽默又带点沧桑,张建亚一眼看中魏宗万,亲自登门邀请。魏宗万却摆手拒绝,觉得自己54岁了,扛枪跑来跑去吃不消,也不愿跟15岁的贾林搭戏,怕演出来不搭调。张建亚不死心,带着剧本软磨硬泡,甚至半开玩笑地跪下恳求,魏宗万被他的诚意打动,接下剧本认真研究。他发现老兵这个角色有血有肉,既要演战场上的硬气,又得带点对三毛的慈父般关怀。他反复琢磨角色,试着模仿老兵的步伐和语气,渐渐有了信心,最终点头答应出演。拍摄期间,他在片场全力以赴,哪怕年过半百,也坚持亲自上阵,背着道具步枪在泥泞山路上跑,摔倒了爬起来继续拍。有一场夜戏,他手持火把,膝盖磨出血也要完成镜头。休息时,他和贾林席地而坐,边喝水边聊角色,慢慢培养出默契。他用细腻的表演,把老兵的幽默和温情演得活灵活现,片场的人都说,他把这个角色演活了。影片上映后大获成功,魏宗万的表演尤其出彩,拿下1993年第十三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电影也斩获14项大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这次成功让魏宗万的名气更上一层楼,片约源源不断。1994年,他接演《三国演义》的司马懿,这角色可不简单,既要演文官的狡猾多疑,又得带兵打仗,文武全才。王扶林导演和制片人张纪中费尽心思才敲定他。张纪中甚至带着司马懿的画像找到他,说这角色跟他长得像,简直量身打造。魏宗万一开始也推辞,觉得自己54岁了,天天骑马拍打戏太折腾。但张纪中的坚持让他松口,他买来《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熬夜啃书,熟悉司马懿的性格。拍摄时,他在横店顶着烈日,穿着厚重盔甲骑马,汗水湿透衣背。拍“空城计”时,他勒马疾驰,差点摔下来,仍咬牙坚持。和唐国强演对手戏时,他把司马懿的阴鸷和机敏演得入木三分,圈里人都说,他这司马懿无人能及。1998年,他在《水浒传》里演高俅,举手投足间把这个反派的奸诈刻画得让人恨得牙痒,观众甚至因为入戏太深不敢跟他打招呼。后来,他还演了《亮剑》的楚云飞、《康熙王朝》的索额图,每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他的表演总能抓住角色的魂,配角也能演成主角。 晚年,魏宗万渐渐淡出荧幕,把精力投入表演教学。他常在上海戏剧学院授课,手拿教案给学生示范动作,分享自己跑龙套时的经验。他还热心公益,拄着拐杖去社区剧场指导业余演员,教他们如何站位和念台词。他生活简朴,住出租屋,从不接广告,专心钻研表演。魏宗万的演艺生涯,就像一部草根逆袭史,从跑龙套到金鸡奖,从小角色到老戏骨,他用几十年证明,只要肯吃苦,配角也能发光。他的故事让人感慨,一个演员的成功,不光靠天赋,更靠对表演的死磕和对观众的责任感。
7月17日,白鹿粉丝因不满白鹿妆造,跟《莫离》剧组硬刚,惹怒剧组,剧组对场务放狠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