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驻尼泊尔外交官朱敏退休后,瞒着子女,带着妻子连夜离家,从此杳无音

历史瞭望观察 2025-07-18 18:29:06

2005年,中国驻尼泊尔外交官朱敏退休后,瞒着子女,带着妻子连夜离家,从此杳无音讯,直到十年后,一位老人被送往医院,这才得知,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朱敏才于1942年诞生于贵州黄平县的一处山坳之中,童年的日子里,粗粮是常态,冬天没暖鞋,脚冻裂是常事,但他眼里有光,总揣着捡 1942年,朱敏才出生于贵州黄平县一处偏僻山村,家境贫寒,粗粮为主食,冬季无暖鞋,脚上冻疮常见。他从货郎处捡来残破书页,借微光识字,白天放牛换灯油,夜间苦读,考入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后进入外经贸部,职业生涯跨越数十载,驻尼泊尔使馆期间,熟练掌握多国语言,足迹遍及非洲和喜马拉雅山麓。北京生活中,他结识孙丽娜,小学英语教师,课堂常备糖果奖励学生。1982年广交会相识,婚后种植石榴树,约定退休后追求更有意义的事业。2005年,一部贵州山区儿童纪录片触动他们,决定返乡支教。 朱敏才与孙丽娜未告知子女,收拾行李,乘绿皮火车颠簸两日两夜,抵达贵州望谟县。教育局安排他们到复兴镇第二小学,教室土坯墙破旧,窗户塑料布遮挡。他们携带三十公斤教材,朱敏才教授英语,孙丽娜教授语文,每日自清晨至深夜忙碌,午餐仅干馒头。 学生衣衫单薄,朱敏才常脱下外套为孩子取暖。孙丽娜嗓子沙哑仍坚持授课,分发糖果鼓励学生。次年转至尖山苗寨,宿舍漏雨,孙丽娜被蜈蚣咬伤脚趾,涂药后继续教学。十年间,他们辗转四个村寨,学生从不识普通话到能读课文、算术,作业本红勾增多。 教学条件艰苦,教室桌椅老旧,教材有限。朱敏才用树枝在地上教单词,孙丽娜教学生唱童谣,分发饭菜给饥饿的孩子。他们自费购置教具,孙丽娜曾回北京治病,顺带联系志愿者捐赠电脑。2013年,孩子们首次接触键盘,学习兴趣大增。朱敏才教学时注重发音,学生模仿练习,操场常传出英语问候声。孙丽娜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字迹工整。他们的努力让山区孩子获得知识,改变了命运轨迹。 2014年冬,朱敏才因脑出血昏迷半月,醒后右手瘫痪,用左手画字母表坚持教学。孙丽娜左眼视力降至0.03,借放大镜批改作业。志愿者闻讯送来书籍教具,教室资源充实。2022年,朱敏才去世,遗体捐献医院,留下教学笔记。孙丽娜留守尖山,每晨准时授课,年轻教师加入,课堂书声不断。他们的故事与云南华坪女高张桂梅、甘肃莫振高相似,用坚持点亮山区孩子希望。 朱敏才与孙丽娜从大山走来,归于大山,放弃都市安逸,选择偏远山村,十年默默耕耘。他们用知识改变孩子命运,留下教育者的坚守与奉献。他们的选择启发人们思考人生意义,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感悟与故事!

0 阅读:88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89

用户17xxx89

1
2025-07-19 15:11

这么动人事迹,为何没见端新闻?!

猜你喜欢

历史瞭望观察

历史瞭望观察

站在高处,瞭望历史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