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意识到,英伟达、超微AI芯片对华解禁又印证了什么?说来恐怕难以想象:在某种不对称的竞争博弈中,华为的逆袭式突破,有时候竟然莫名地沦为一种悖论!
华为的硬核技术分别是,为世界提供的第一选择和为世界提供的第二选择。第一选择是华为5/5.5G。即使没有选择华为5/5.5G商用方案的国家,实际上也用了华为的5/5.5G标准技术。第二选择是Harmony系统、昇腾芯片、星闪无线等。
华为没突破美国卡脖子技术的时候,很多国家尤其美国非盟友国家恐怕无不期待华为为世界提供的第二选择,从而不被美国卡脖子威胁;可华为突破美国卡脖子技术之后,一些国家可能正因为有了世界第二选择的底气,却反而有勇气直面美国的卡脖子,从而与美国卡脖子技术继续勾搭的不清不楚。
放在国内来说,但凡华为突破了美国卡脖子技术之后,理当是华为好了,友商好了,大家都好,而实际却同样远非如此:华为的某项硬核技术没有突破到比肩或者超越与美国竞争对手的时候,华为难受,一些友商也不见得好受;华为的某项硬核技术真正突破到比肩或者超越与美国竞争对手的时候,一些友商不一定难受,而华为却第一个难受。
为什么?美国对华卡脖子的时候,华为纵然承包美国射来的大部分子弹,可一些友商也被误伤了,美国放松对华卡脖子的时候,一些友商没有被误伤了,可华为却还是承包了美国射来的大部分子弹!不仅如此,一些友商,不但从来没有承包美国射来的任何子弹;相反,却有可能趁华为持续挡住美国子弹之机,继续用着美国提供的第一选择而围观华为提供的第二选择。
最能说明这一悖论的,就是英伟达、超微AI芯片的对华解禁。
不看不知道,一看恍然大悟,两边的剧情居然大相径庭。美国认为,这是谈妥的,而实际呢?更权威的说法是,美国批准英伟达、超微AI芯片对华解禁却被用上了美方“又主动”这个措词。
这是什么意思?此前谈妥的应该是,中国的稀土和美国的EDA软件、航空发动机、乙烷,真不一定包括了英伟达、超微AI芯片的对华解禁。这就是为什么说,美国EDA软件、航空发动机、乙烷重新对华出口和中国稀土依法恢复对美出口几乎是同期兑现的,而英伟达、超微AI芯片对华的解禁却延后了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美国为什么突然“又主动”?美财政部长解释的很清楚,美商务部长解释的更清楚,就是为了压制华为,为英伟达、超微AI芯片腾出空间。
如果美国针对中国市场你还怀疑的话,那么再看美阿之间关于英伟达GPU大单的事,你就更加一目了然。前一阵子,美国原本已谈妥了对阿联酋的英伟达GPU出口大单,如今美国强硬派出头阻挠该协议落地的时候,白宫AI事务主管萨克斯果然就急的跺脚:我们不卖,中国就会卖了!那谁能替代英伟达、超微AI芯片?这自然是华为为世界提供的第二选择之一,即昇腾AI算力方案。
这也好理解,但凡华为在中东举办的全家桶智能终端发布会,大多选择了阿联酋的迪拜。这说明的是,很多中东国家对华为是友善的,以萨克斯为代表的美国对华务实派或者阴险派不急才怪。
那有人可能说了,既然华为的逆袭式突破是一种悖论,那华为还各种折腾干嘛?为什么也不躺平?这纵然是悖论,可它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较短的时间窗口也就是即“有时候”。一旦将时间窗口拉长特别是拉到若干年的时候,华为的逆袭式突破,就绝不可能长期沦为一种莫名的悖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