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电影正当夏现在的姜文仿佛成了鲁迅。他的电影已经

韦说娱乐 2025-07-18 22:56:45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

电影正当夏现在的姜文仿佛成了鲁迅。

他的电影已经到了出现一个“的”字都要解读这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的地步,这也注定了《你行你上》肯定会两极化。

片中的姜文,蹩脚的东北话太尬了,文本结构也是时好时坏。

前面太欢脱,金句太串烧,甲亢吼到底,高节奏快密度的输出,中间太亢奋,每个人都扯着嗓子,浏阳河,黄河大合唱将这种情绪推到天花板上头。

后面太温吞,美国求学有些冗长,又闹腾又聒噪,结尾打哑谜,所有隐喻和盘托出,让观众去猜,节奏一会顶到最高,一会跌落谷底,观影心情如坐过山车。

若是冲着故事去,票价便宜可以,太贵就没必要去了。

若是从中国近代史看,《你行你上》确实是《让子弹飞》续集。

后者是干革命成功了,但建国后怎么办?前者给了答案,新中国命途多舛,百废待兴,十年动乱,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日出东方,冉冉升起。

有人说过度解读,其实姜文的意思从头贯穿到尾。

在沈阳,父子俩围着毛的雕像不分春夏秋冬地转,在北京,表演的节目是大海航行靠舵手。

在日本,东西方意识形态,左右路线的碰撞,在美国,被歧视被打压,但最终打破规则,突出重围,大放异彩。

片尾姜文又说一个东北亚的少年正在创举,背景配的是红色,直接明示,朗朗是皮,新中国才是核。

姜文是一个见证者,见证朗朗(新中国)的逐步崛起。

沈老师是二战后的同盟国,帮了中国一把,但没多久就走了,欧亚老师是苏联,短暂扶持便决裂。

之后中国进入动乱时期,一身红衣的林老师出现,大海航行靠舵手与之搭配,寓意什么,不言而喻。

期间,王子曰成为了朗朗的又一任老师,带他拿了两个大奖一个第一,两弹一星。

中国有实力掰掰手腕了,诸葛伯乐来了,他就是美国,中美有过一段蜜月期,但逼着中国选边站,中国上下求索,左右周旋,走自己特色的主义,总设计师坚持改革开放。

但当中国张开怀抱拥抱世界,走进联合国后发现主导者是美国,甄子丹和阿加莎说你错音你就错了,因为规则是人家制定的,朗朗有些害怕但不气馁,依旧发扬精神,刻苦训练,终不再错音。

你强大了,经纪人来了,你想进人家的圈子,人家给你使绊子。

你想给人弹琴,他就让你对牛弹琴,这对应的应该是WTO,你有实力但还不够,一次二次让你琴键断,你得舍弃些东西才能让你混圈子。

第三次,你就得主动出击,不能害怕。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虽赢得满堂彩,但还是要注意,树大招风,强敌环伺,“你的焦虑和恐惧也才刚刚开始。”

你看,姜文电影的三大特点都在,政治视角,自恋情节,割裂价值观。

但这确实不是《朗朗传》,片中的朗朗傻头傻脑,宛若二愣子,只会喊爸想妈。

难怪朗朗看完后说:“很难用言语形容,我和我爸我妈都是饺子皮儿,馅儿是姜文的故事”,所以《你行你上》能看的就是隐喻。

不过也由此引出另一个问题。

一部电影如果靠细枝末节的万字解析封神,那这部电影还是好片吗?

就像片中如果含有某历史敏感事件或敏感人物,亦或是讲了一些大胆的情节,有一些大尺度的段落,哪怕是一笔带过就可以给高分吗?当然不行,那评价好坏的标准未免也太片面了。

你有醋也得有饺子,光有醋没饺子,这醋能好吃吗,这醋有存在的价值吗?

光有佐料没菜没主食,谁家好人点菜只点一碟醋,醋就得有搭子才有存在的意义。

全片都是谜语,一点乐子不给观众,那看一部电影也太疲惫了,一刻不得闲,什么都得猜。

如果只迎合部分群体,那无所谓,照顾他们的情绪就行了,但既然面对所有观众就得接受所有人的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从不单行,只想看赞美,那放庙里供起来不就得了。

普罗大众对电影的定义就是黑泽明所说的通俗易懂+有趣。

要是故事讲不好,对于大众而言,说的再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电影是整体,不是切片,靠切片拆解解谜能让票房突飞猛进吗?

《让子弹飞》广受好评就是因为即使不懂历史,不看隐喻,单拎出来也是一个好故事,哈耶克的大手最真实。

“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

还不得靠“我剑也未尝不利”的剑,枪杆子+主义=革命胜利,只有主义,没有枪杆子,那不等着胜利果实被窃取。

可现在网上有一批人,只高喊主义,不结合实际,自以为看出了隐喻就开始讥讽没看出和不喜欢的一些人,居高临下的夜郎自大。

一上来就扣一顶不懂欣赏的大帽子,看不了就去看国产烂片,你不配看该片,一部电影而已,有什么可豪横,可高贵的。

大家花一样的钱,看一样的电影。

谁也没比谁多花一毛钱或多看一秒钟,没必要分成三六九等,看个片子还整一出优越感,鄙视链,那生活得多不如意。

若是你看到了别人没注意或没看懂的东西,大可大大方方的科普,没人不喜欢干货,要是阴阳怪气,各种贬低他人,那谁也不会惯着你。

不就一电影嘛,普通观众也就图一乐。

看个故事,好就夸夸,不好就吐吐槽,很正常一事儿,非要变成两级对立,搞的乌烟瘴气。

没有谁是永远正确的,更没有一部电影可以让所有人都喜欢,观影是很私人的感受,允许我喜欢也允许我不喜欢,哪有什么高低对错。

如果强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那不是真喜欢电影,反倒是害了影片,让人产生逆反,即所谓的一粉顶十黑,你行你上,不行就不上呗,又何必一定要行,那活的多累啊。

电影是艺术也是商品。

不是“我能理解你”“你理解我?”“我都不理解我自己,你理解我?”的一厢情愿。

大v荐电影

0 阅读:1
韦说娱乐

韦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