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教授的这句话可能会颠覆许多人对中巴关系的认知。他的基本意思是,传统上巴基斯坦更加亲美,其精英阶层大多留美,且受美国思想的浸淫较深。而他们对中国的靠拢,则出于政治、经济等实际利益的需要,如对抗印度在南亚的霸权等。 金灿荣教授最近说的一句话,估计得让不少人重新琢磨中巴关系。他的意思挺直接,传统上巴基斯坦其实更亲近美国。这话听着有点颠覆认知,但细想之下,确实能找出不少例证。 巴基斯坦的精英阶层里,好多人都有美国留学背景。他们的军官在西点军校受训,学者在常春藤盟校拿学位,连商界大佬的孩子,也多半送去美国读高中。这种长期的交流,让美式思维在巴基斯坦上层社会扎根不浅。 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冷战时期,两国是实打实的盟友,美国给过不少军事援助。巴基斯坦军队里的F-16战机,到现在还是主力机型。那些维护设备、弹药补给,多年来都得靠美国供应,这种依赖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那巴基斯坦为啥跟中国走得近?金灿荣点出了关键,离不开实际利益的考量。南亚次大陆上,印度的体量摆在那儿,军事实力、经济规模都压巴基斯坦一头。这种情况下,找个靠得住的伙伴平衡一下,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中国给的支持,来得实在。从喀喇昆仑公路到瓜达尔港,从核电站到高铁项目,这些合作看得见摸得着。巴基斯坦缺能源,中国就帮着建水电站;巴基斯坦想发展制造业,中国就转移技术建产业园。这种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合作,谁能不爱? 两国关系里,对抗印度霸权确实是重要纽带。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巴基斯坦看到了中国的实力。后来几次印巴战争,中国的武器援助、外交声援,都帮了巴基斯坦大忙。这种共同的战略需求,让两国越走越近。 但要说这里面全是利益,没一点情谊,也不尽然。汶川地震时,巴基斯坦把全国的帐篷都捐了过来,运输机连座椅都拆了装物资。武汉疫情初期,他们又送来了大批医疗物资。这些举动,光用“利用”两个字解释,未免太冷冰冰。 国际社会的国家关系,本就复杂。美国和巴基斯坦是盟友时,也闹过不少矛盾。美国制裁过巴基斯坦的核计划,巴基斯坦也曾默许基地组织在边境活动。这些龃龉,说明所谓“亲美”也不是铁板一块。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也不是没经历过考验。巴基斯坦国内有亲美势力,中国也曾在印巴之间保持过中立。但最终能持续走近,根本还是因为彼此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是长期的、多方面的。 金灿荣的话,其实是点透了国际关系的本质。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话听着现实,却也是事实。中巴关系能维持这么多年,靠的就是利益交织得深,谁也离不开谁。 现在的中巴经济走廊,投资几百亿美元,把巴基斯坦的港口和中国的新疆连了起来。这种深度绑定,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对抗印度”。巴基斯坦能借此发展经济,中国能开辟新的能源通道,这才是最稳固的合作基础。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像成年人的交往,既有情分,更有分寸。巴基斯坦亲美也好,靠中也罢,都是根据自身利益做出的选择。中国看得明白,所以从不强求巴基斯坦选边站,这种尊重,反而让关系更稳固。 金灿荣的观点,不是要否定中巴友谊,而是提醒大家别太理想化。国家之间的互动,背后总有盘算。看清这一点,才能更客观地理解国际上的各种关系,不被表面的口号迷惑。
金灿荣教授的这句话可能会颠覆许多人对中巴关系的认知。他的基本意思是,传统上巴基斯
正又直说事
2025-07-19 08:55:07
0
阅读:470
仁者无敌
这也反证中国应先在友好国家先培训军官!
昨天
就像韩国一样,无论谁当总统都一样亲美,巴基斯坦无论谁当总理都必须亲中
用户10xxx34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