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19岁高考生彭某轩被骗至缅甸失联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巨大关注。彭某轩原本想趁高考后打暑假工,响应网友“主播工作”推荐,离家后辗转至云南普洱、昆明等地,最终被带入缅甸佤邦地区。在一个诈骗“园区”内,他被要求剃成寸头,因年龄问题被劝返,随后被好心人救助。这起事件,暴露了跨境电信诈骗产业链的真实面貌:即便抓捕再多罪犯,只要诈骗土壤未除,骗术和受害者就会源源不断。 彭某轩的经历警示我们:诈骗集团不止设在国内,更把猎物延伸至海外,甚至以“高薪主播”“暑期打工”为诱饵,将孩子们卷入跨国陷阱。这些园区通常由当地军阀或帮派控制,使用“高薪”、“轻松”作为引诱关键词,一旦陷入,受害人员不仅心理恐惧,还有被剃头、强迫劳动、甚至更难挽回的后果。 此外,“电信诈骗土壤”难以清除也成为现实残酷的原因所在。缅甸果敢、苗瓦底、KK园区等地,诈骗中心密布,以高额“佣金”诱导,将人员大量转运、洗脑、强迫犯罪,同时还涉及人口贩运、酷刑、器官贩卖等极端行为。虽然中国联合泰国、缅甸多次执行复杂执法行动,遣返多人,但受害者人数巨大,且诈骗利益驱使下,诈骗链条依旧顽固。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 提高警惕:提醒家长和青少年,网络“高薪”“轻松”“零门槛”背后,常是陷阱,尤其涉及出境务工更应谨慎。 加强宣传教育:高校、中学、社区要加强防诈骗宣传,真实案例胜于千言万语。 制度漏洞弥补:平台摸排、边境管控、电信实名制等机制应更严,切实断绝诈骗链条向边境输出。 加强跨国执法:需要持续加大与缅北地方武装、缅甸政府的多边合作,共同拆除诈骗据点,阻断组织链条。 彭某轩已经安全找回,这本该是个“好消息”。但我们更应看到,这起事件是一个警钟:骗术跨国化,流失的是家庭幸福,损失的是未来希望。如果诈骗的“土壤”不被铲除,新的“彭某轩”还会继续上路。 呼吁社会不要忽视普及与合作,没有彻底清除,电信诈骗最终会永远跟随我们的孩子与家庭。
.一直以为暴走团是公益项目,谁能想到竟然如此暴利!一个千人规模的暴走团,春夏秋
【272评论】【157点赞】
大廖
这货就是自愿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