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府:中国人一直不与泽连斯基总统见面,这很奇怪!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安德烈·叶尔马克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称,中方应该更积极的调解俄乌战争。 乌克兰总统府觉得中国不跟泽连斯基见面“很奇怪”,这事得从国际政治的“潜规则”里找答案。 咱看个现成例子:2024年达沃斯论坛上,泽连斯基团队一开始高调放风要跟中国高层会面,结果没成事后又改口说“级别不够”。 这种外交场合的“变脸艺术”,就是没摸清中国外交的套路——咱们玩的是“闷声发财”的现实主义,不是西方那套“明星外交”的表演赛。 中国在俄乌冲突里的中立立场,可不是嘴上说说。2022年战争爆发后,中国连发12条和平倡议,又是派特使访问乌克兰,又是在联合国呼吁停火,该做的面子活儿一样不少。 但面子归面子,里子得算清楚:2024年中俄原油贸易量1.08亿吨,天然气管道输气量310亿立方米,这些数字换算成人民币就是几千亿的真金白银。 要是这会儿跟泽连斯基高调会面,俄罗斯那边的能源合作项目说不定就得“卡壳”,毕竟谁也不想跟个随时可能站队对手的国家签长期大单。 而且,乌克兰可能没搞明白,中国的中立是“双向中立”。一方面,咱没像西方国家那样给乌克兰送武器;另一方面,也没给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外交部都说了,“要是中国真援俄,战场局势早变了”。 这种“两边都不得罪”的策略,让中国在2024年对乌出口逆势增长19%,光机电产品就卖了99亿人民币,连乌克兰士兵用的对讲机、战场上的电动车都是“中国制造”。 这生意经多划算:既不用淌战争浑水,还能把商品卖到交战国,顺带用经济纽带绑住双方——毕竟战后重建时,乌克兰要修路盖房,俄罗斯要出口能源,都得找中国买设备。 另外,中国不跟泽连斯基见面,根源在国际政治的“出牌逻辑”。西方国家习惯用领导人会面来制造“政治正确”,但这种表演在中国这儿行不通。 咱们更看重实际利益:2024年中国对乌出口263.5亿,对俄出口却超过6000亿,这悬殊的数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乌克兰可能还忽略了一个关键点:中国的中立是“多边中立”。咱们参与沙特组织的和平会议,却不去乌克兰主导的“不含俄罗斯”的会谈,为什么? 就是因为国际谈判讲究“全桌人都上桌”,缺了俄罗斯的和谈,根本玩不起来。 这种“不带偏见”的姿态,让中国在2024年对乌出口的医疗设备增长25%,钢铁构件增长18%——毕竟谁都愿意跟不站队的国家做生意,尤其是在战场上急需物资的时候。 因此,中国不跟泽连斯基见面,不是“奇怪”,而是成熟大国的理性选择。在这场大国博弈里,咱们既不想当西方国家的“提线木偶”,也不想为了虚头巴脑的外交姿态牺牲经济利益。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俄罗斯最先进的导弹在基辅炸了三年,结果乌克兰高层们照样活蹦乱跳。最近普京终于回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