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缺德了!”2025年7月,上海,一女子和前男友分手后,花了整整60万元,要将

孙立群说事阿吖 2025-07-19 19:00:16

“太缺德了!”2025年7月,上海,一女子和前男友分手后,花了整整60万元,要将和前男友共同饲养的狗买回来!不料,狗没有买回来,这些钱全部进了骗子的口袋,网友:看着真生气!

"我花60万就为买回一条狗,结果狗没见着,钱全被骗走了!"上海的沈女士(化名)至今都无法相信,自己竟然会落入如此精心设计的骗局。

而事情要从去年年初说起,沈女士和前男友分手后,最放不下的就是两人共同饲养的那只宠物狗,那是一只金毛犬陪伴了他们整整三年,分手时狗被前男友带走,沈女士心里始终有个结总想着能把狗买回来。

痛苦之余沈女士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多条帖子,既吐槽前男友的种种不是,又表达了想要赎回爱犬的强烈愿望,帖子发出后引来不少网友关注和同情。

就在这时一个自称是某知名大V的账号主动联系了沈女士,对方表示看到了她的遭遇,愿意帮她"惩治"前男友并协助她要回小狗,沈女士起初还有些怀疑但对方说话有理有据,还展示了不少"成功案例",渐渐地她放下了戒心。

为了取得沈女士的充分信任,黄某开始了他精心策划的表演,他用三个不同的微信号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第一个账号继续以大V身份出现,时不时给沈女士出谋划策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人脉资源"。

紧接着第二个账号出场了,这次黄某摇身一变成了沈女士前男友的老同学,"老同学"告诉沈女士,前男友最近经济困难正考虑把狗卖掉换钱,消息一出,沈女士急得不行连忙询问该如何是好。

黄某见时机成熟,又推出了第三个角色——一个专门从事宠物交易的中间人,这个"中间人"声称已经和前男友接触上了但对方开价很高,需要先支付一笔定金才能继续谈判。

整个骗局设计得环环相扣,每当沈女士有所犹豫,"大V"就会适时出现用权威的口吻分析利弊;"老同学"则不断传递前男友的"最新动态",制造紧迫感;而"中间人"总是在关键时刻抛出各种需要付款的理由。

律师费5万、调查费3万、人情打点费8万……黄某编造的收费名目五花八门,最离谱的是他还以"违约金"的名义,一次性骗走了沈女士20多万,每次要钱时三个账号都会配合默契地轮番上阵,让沈女士在焦虑和希望之间反复煎熬。

后来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沈女士前前后后转账60余万元,期间她也不是没有怀疑过但每次提出质疑,黄某总能找到合理的解释,有时是"前男友临时变卦"有时是"需要额外疏通关系",总之狗始终没有到手。

直到有一天,沈女士实在等不及了决定直接找前男友对质,结果前男友一脸茫然根本不知道什么卖狗的事,更让沈女士震惊的是前男友说那只金毛早在半年前就因病去世了。

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沈女士如遭雷击,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不仅被骗了钱,连最后的念想都是假的。

报警后警方通过技术手段发现,那三个微信账号都是用同一部手机登录的,而且通过声纹比对,三个账号背后说话的人声音特征完全一致。

面对铁证黄某最终在法庭上认罪,今年3月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黄某有期徒刑十年九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这起案件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评论说:"为了一条狗花60万,这得是多深的感情啊!"也有人感叹:"骗子太可恨了,利用别人的感情弱点行骗,简直没有底线。"

更多网友则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惕:"网上认识的人,尤其是主动接近的,一定要多个心眼。"还有人总结道:"但凡涉及转账的,都要三思而后行。"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沈女士之所以会上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太想要回那只狗了,这种强烈的情感需求恰恰成了骗子下手的突破口,而黄某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能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一步步将骗局做得如此"逼真"。

回过头来看这个骗局其实破绽不少,三个账号的说话方式相似要钱的理由越来越离谱,承诺总是无法兑现……但沈女士在情感的驱使下选择性地忽略了这些疑点。

或许这起案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暴露往往会成为犯罪分子的"素材库",他们通过分析受害者的心理需求,量身定制诈骗方案让人防不胜防。

那么您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信息来源:《女子分手后遇“复仇者联盟”,为要回养在前任那的狗花了60多万元!结果傻眼》掌闻视讯

0 阅读:57
孙立群说事阿吖

孙立群说事阿吖

欢迎关注,立群给大伙发表下个人见解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