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汉辞赋大家,蔡邕曾经写过不少赋作,可惜这些赋作在青史中逐渐逸散,完整流传下来的只剩下《述行赋》、《释诲》和《青衣赋》三篇。 《青衣赋》是一篇抒情小赋,全篇共二百六十四字,是汉代流传下来的唯一一个通篇用四言而写成的赋作,也是现存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恋情赋,这篇赋文以第一人称视角,自叙了作者和一位“青衣婢女”邂逅、相爱,并最终迫行程而分开的故事。 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从外在容貌,内在品行和行为处事多个方面表达了对青衣婢女的称赞,对她的身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认为婢女虽然“产于卑微”,但却“宜作夫人,为众女师”,具有后妃的美德。可见作者对她的爱慕并非以貌取人,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吸引。 后半部分,蔡邕则主要描写了自己和青衣婢女离别的过程,以及离别后对她的相思之意,和虽然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悲切之思。 虽然《青衣赋》是一篇上佳之作,但这篇赋文在当时却并不受欢迎,反而受到了士人的批评,甚至有张超特地为此撰写《诮青衣赋》,表达自己对《青衣赋》的批判。 这主要是因为时人对美女的看法,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美女祸国的理念,刘向的《列女传》则更加确认了这一点,到了东汉中后期,外戚篡权现象反复出现,士人对“美色”出现了一种强烈的防范和警惕之心,他们作赋的落脚点,也往往放在对女性品行的赞美上,哪怕赋文中有对美色的描写,也最终回归到品格这一主题上。 《青衣赋》固然赞美了青衣婢女的品行,却认为品行只是这位婢女的优点之一,他还将男女相会的场景写入赋作:“寒雪翩翩,充庭盈阶。兼裳累镇,展转倒颓”,这种内容在时人看来,多少有些离经叛道。 且离经叛道之处不止于此,蔡邕是陈留望族,而青衣女子只是个普通婢女,双方相爱在当时的人看来,俨然是男方自甘堕落,如此便罢,他还将婢女推崇到一个“宜作夫人,为众女师”的位置,这在汉末的舆论环境中,俨然是不能接受的。 但无论旁人如何看待,不影响《青衣赋》成为当时抒情小赋的代表之作,也不影响《青衣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参考: 陈海燕: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恋情赋:论蔡邕《青衣赋》,《名作欣赏》 2011年第14期 赵德波:蔡邕《青衣赋》与中国古代的青衣意象,《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
作为东汉辞赋大家,蔡邕曾经写过不少赋作,可惜这些赋作在青史中逐渐逸散,完整流传下
浩然说文史
2025-07-19 22:34: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