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气!美国大概没料到,自己刚抛出的“芯片橄榄枝”,转头就撞上了中国的“规则盾

古今知夏 2025-07-20 09:01:33

解气!美国大概没料到,自己刚抛出的 “芯片橄榄枝”,转头就撞上了中国的 “规则盾牌”。 这阵子,美国商务部忙着放风,说要调整对华芯片出口限制,部分设备和芯片不用申请许可就能卖了。消息一出,不少外媒跟着起哄,说这是 “对华示好”“缓和科技战”。 但看看实际动作就知道,这哪是什么示好?上个月,美国刚把长江存储等 3 家中国企业新增到管制清单里,专门卡 28 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的脖子。一边松口子,一边扎篱笆,这种 “选择性放宽”,明摆着是想既赚中国市场的钱,又卡着核心技术不让碰。 两年前可不是这副嘴脸。时任商务部长雷蒙多在听证会上拍着桌子说:“中国永远造不出高端芯片,我们的封锁会让他们停留在低端市场。” 当时美国联合盟友搞芯片四方联盟,想把中国排除在全球产业链之外。 结果呢?今年年初,华为发布的新款手机搭载了国产 7 纳米芯片,虽然和最先进的 3 纳米有差距,但已经能满足大部分高端场景需求。中芯国际的 14 纳米良率稳定在 95% 以上,汽车芯片、工业芯片的自给率翻了一倍多。这些进展,让美国企业坐不住了。 高通最新财报显示,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从两年前的 65% 跌到了 48%。英特尔的 CEO 最近跑到华盛顿游说,说再限制下去,美国芯片会彻底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这些企业的焦虑,才是美国改口的真正原因。 他们以为放宽点低端产品出口,就能让中国企业放弃自主研发。这种算盘,中国早就看穿了。就在美国放出消息的同一天,《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境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技术合作,必须遵守数据安全和反垄断规则。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最近对镓、锗等芯片制造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又加严了溯源核查。这些材料美国 90% 依赖进口,中国这招不是封锁,是用规则告诉对方:想合作可以,得按规矩来,别搞双重标准。 市场最诚实。今年前五个月,中国进口芯片数量同比降了 12%,但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提升到了 24%。比亚迪的车规级芯片已经用到了自家新能源汽车上,宁德时代的电池管理芯片实现 100% 自研。这些企业用实际行动证明,你不卖,我们就自己造。 美国企业也开始用脚投票。英特尔宣布在大连扩建封装测试厂,台积电南京厂忙着升级 28 纳米产能,他们都知道,要是跟不上中国市场的节奏,迟早被本土企业取代。 再看看国际反应。荷兰 ASML 嘴上说遵守美国规则,背地里却把能生产 28 纳米芯片的光刻机悄悄运到了深圳。韩国三星更直接,在西安的存储芯片工厂加投 200 亿美元,明着说要 “服务中国市场”,其实是怕被排除在供应链之外。 这局势越来越清楚:美国想靠封锁卡住中国芯片的脖子,已经行不通了。中国用规则筑起的盾牌,既挡住了不合理的限制,也给合规合作留了通道。这种以守为攻的策略,让美国的 “橄榄枝” 变成了没什么分量的筹码。 雷蒙多今年春天访华时,还嘴硬说 “不会放弃限制”。但她前脚刚走,美国商务部就批准了英特尔、高通的对华出口许可。这种前后矛盾,说到底还是实力对比变了。 而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在 2025 年 4 月 11 日发了个《关于半导体产品 “原产地” 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说得很明白:以后集成电路算哪产的,就看 “流片地”—— 也就是晶圆流片工厂在哪儿,就得按那儿申报。 这规矩一出来,资本市场立马有了反应。A 股的模拟芯片板块直接涨停潮,美国那些半导体公司的股价却跌得厉害。要知道,2024 年中国光进口集成电路就花了 3857.9 亿美元,这新规矩肯定会让全球半导体的产业链产生了新的格局。 再说说英伟达的 H20 芯片,今年 4 月刚被禁售,才过三个月就又允许对华销售了。可别小看这三个月的空窗期,中国市场的变化已经让英伟达坐不住了。 现在 H20 重新进入中国市场,表面上看英伟达能多卖点货,或许还能给中国芯片企业带来点压力。但美国的禁令反反复复,大家心里都清楚,长远来看还是得靠自己。所以改用国产芯片的势头,怕是挡不住了。而且国产芯片也在不断进步,眼下英伟达 H20 确实还有些优势,但照这势头,估计到年底,这点优势也就不明显了。 中国芯片产业的目标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开放中掌握主动权。现在看来,这条路虽然难走,但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美国的那些小算盘,终究挡不住中国科技突围的大趋势。 而后续,英伟达等美国芯片企业如何走好政治和商业的平衡木,中国又将如何继续在规则制定与产业发展中稳步向前,无疑都将成为全球科技产业关注的焦点,这场芯片领域的博弈,显然还远未到终点。

0 阅读:359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