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的道教音乐是崂山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道教信仰、宣传教理、教义的

幻想之花 2025-07-20 16:23:51

青岛崂山的道教音乐是崂山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道教信仰、宣传教理、教义的重要手段,其历史悠久,传承可追溯到清初。 崂山道乐主要分布在崂山120多处宫观之中,依地理状况分为“内山派”和“外山派”。在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崂山道乐,特别是崂山道乐“外山派”,不断吸收多种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音乐文化,容纳了道乐、儒乐、琴乐及俚曲、江南音乐等多种音乐品种及外来音乐形式,兼顾了南韵、北韵的不同风格及吟唱、器乐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曲牌创作和多种形式的演奏技巧在全国道乐中罕见,形成了全国道教音乐中独树一帜的风格,是一笔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崂山道乐“外山派”其主道乐为“迎风乐”。迎风道乐主要配合外坛斋醮仪式,如设坛、上供、焚香、念咒、降神、迎驾、诵经等法事活动而演奏的音乐;迎风乐根据情节需要和法事内容的不同,音乐的组合形式也跟着变化,高功担任领唱,其余道众附之合唱,鼓乐,吹打乐以弹拨乐配合弹奏;咏唱是主体部分,曲目繁多,同时还吸取了大量的民间小调。在乐器方面,除了保留着钟、罄、鼓等法器外,一般以管子、唢呐、笛子、笙为主,并加入了弹拨乐和拉弦乐器。 崂山道乐“外山派”主要发源于城阳区铁骑山下的百福庵。明末崇祯年间,两妃子养艳姬、蔺婉玉在百福庵精修期间,潜心研究道乐,将北方宫廷音乐与崂山道乐融合为一体,先后创作编制了《六问青天》、《离恨天》两个著名曲目,还创作了《赏春》、《山丹花》等大量词曲,深受道人和民众的欢迎,早些年间就在今城阳区夏庄、惜福镇两街道办事处一带广为传播。直至今日,城阳区夏庄街道办事处有崂山道乐“外山派”第六代传人栾复清、栾复烈、栾复刚、栾复柏等。 2007年3月,崂山道教音乐被列入青岛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 阅读:0
幻想之花

幻想之花

喜欢的点个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