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遭两国突袭制裁,一个是乌克兰,一个则是和我国关系较为亲密的越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最近国际上出了两件让人挺意外的事儿,乌克兰和越南一前一后对中国企业下了制裁令。一个是正处在战火中的东欧国家,一个是喊了多年 “同志加兄弟” 的东南亚邻居,这两招打得挺突然,背后的门道值得好好掰扯掰扯。 先看乌克兰这边。7 月 8 号,乌克兰总统办公室突然召开紧急发布会,宣布对宁波博林机械、苏州易可得精密等 5 家中国企业实施 “全面封杀”,理由是这些企业向俄罗斯提供了无人机零部件,间接参与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打击。乌方放出的证据照片里,所谓的 “军用零件” 其实就是国产民用无人机上的通用芯片,这种芯片在全球电子市场随便就能买到。更有意思的是,就在乌克兰宣布制裁的同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还送了一批防御性武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波操作与其说是真要追责,不如说是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 —— 美国给乌克兰的军援最近开始缩水,泽连斯基政府急需制造新的舆论焦点向美国施压。挑中国下手最 “安全”,既不会真的得罪美国,又能摆出 “打击俄盟友” 的强硬姿态,简直是一举两得。 再看越南这边。7 月 7 号,越南突然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热轧钢卷产品加征 23.1% 到 27.83% 的反倾销税,有效期长达 5 年。这事儿来得更蹊跷,上个月越南总理访华时刚跟中方签下 12 项合作协议,涉及铁路、光伏等多个领域,当时握手合影的热度还没散去呢。背后的原因其实是美国给的 “胡萝卜加大棒”—— 此前美国对越南的转口贸易加征 40% 的惩罚性关税,相当于直接戳中了越南的命门。为了自保,越南只能拿中国开刀。他们算得挺精,钢材是中国对越出口的大宗货物,加税既能向美国表忠心,又能保护本国刚起步的钢铁产业。但他们忘了,中国是越南最大的原材料供应国,越南的家电、汽车制造业用的钢板,60% 都来自中国。加税之后,越南企业的生产成本至少上涨 15%,最后还是得自己买单。说白了,这就是找个借口给美国交投名状。 这两个国家的动作,看似孤立,实则不过是被推到前台的马前卒罢了,美国躲在后面坐收渔利。乌克兰拿制裁中国换军援,越南靠加税讨好美国,看似得了眼前的好处,实则透支了自己的信誉。就像乌克兰,前脚制裁中国企业,后脚就被欧洲媒体扒出俄军坦克上用的不少光学仪器,零件供应商是美国德州的一家科技公司,可乌克兰怎么不敢去制裁?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能决定军援流向的只有美国。越南也是一样,虽然跟美国达成了贸易协议,同意对美国商品零关税,但美国要求越南对从中国转道的商品加征 40% 关税,这明摆着是要切断中越之间的供应链。 中国这边的反应很明确。外交部直接表态反对单边制裁,强调中国企业一贯合法经营,乌克兰的指控毫无事实依据。商务部也对越南的反倾销税提出抗议,警告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权益。更关键的是,中国手里还有牌 —— 比如稀土和矿产资源,这可是美国军工企业的命门,一旦卡住供应,美国生产线就得停摆。当年美国打贸易战的时候就领教过中国的反击力度,这回乌克兰和越南跟着美国起舞,怕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说到底,这两件事折射出的是大国博弈下的小国困境。乌克兰在战火中挣扎,只能靠讨好西方换生存;越南想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却低估了美国的胃口。但他们都忘了一个道理:在国际政治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美国的军援和关税大棒变成枷锁,他们才会明白,真正的底气,永远来自自身的实力和独立的外交政策。
捷克已成为欧洲第一个通过立法承认对华敌对立场的国家。捷克此做法已被某些媒体拿来与
【100评论】【28点赞】
用户17xxx63
娘滴,谁想揍谁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