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打中了要害?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

哈皮的高高 2025-07-20 17:38:04

特朗普终于打中了要害?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5%骤降至56%,说白了,美国增加了中国出品船只的“坑位费”,日本航运巨头直接暂停订购船只,而韩国则趁势崛起,从14%暴涨至30%。 这消息乍一听,美国似乎终于打中了中国造船业的要害,但实际上,这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看到的复杂得多。 特朗普不愧是商人出身,一上台就对中国造船业使出了“杀手锏”——增加中国出品船只的“坑位费”。 说白了,就是对中国建造或运营的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这一政策直接导致国际船东对向中国造船厂下订单变得谨慎,许多原本计划在中国下单的客户,大多转向了韩国。日本航运巨头更是直接暂停订购中国船只,韩国就这样捡了个大便宜。 不过,美国的如意算盘打得太响了,却忘了自己早已不是当年的造船大国。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放弃民用造船业后,亚洲国家逐渐垄断市场——先是日本,后是韩国,而过去15年,中国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积累成为全球造船霸主。 特朗普想通过打压中国造船业,逼迫国际订单回流美国,重振本土制造业,可现实却给了美国一记闷棍。 由于美国造船业长期萎缩,产能和技术均无法承接大规模订单,所以美国造船业并未获得多少订单,最终受益的反而是早已具备成熟体系的韩国。甚至日本和欧洲也跟着分了一点汤喝。 韩国三大造船巨头——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在2025年上半年都迎来订单上涨。 韩国船厂的优势在于技术积累和交付效率,例如在液化天然气船等高附加值船舶领域,韩国长期占据技术制高点。 但韩国也并非高枕无忧,他们面临着产能限制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而且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韩国希望将造船业列为缓解双边贸易失衡的关键合作领域,帮助美国重建造船能力,这可能给韩国船企长期前景带来阴影。 更关键的是,韩国造船业对中国钢材依赖度高,一旦中国在钢材供应上有所动作,韩国造船业将受到不小的影响。 再看中国,虽然新接订单量暴跌,但中国造船业的韧性和主导地位难以轻易被撼动。中国在效率、成本、价格和供应链整合方面具备独特竞争优势。 面对订单减少的局面,中国造船业正尝试多线突围反击。 一方面,国内船厂开始转向军用船舶和高端特种船市场,例如中远海运集团近期承接了多艘大型破冰船订单;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两艘超大型油船采用了业内前沿的LNG清洁绿色能源及传统燃油双动力设计,环保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马尾造船打造的3700TUE集装箱船“地中海努里亚”轮是全球最大的敞口集装箱船,还建造了福州首艘汽车滚装船“闽江口”轮,采用多项先进绿色环保技术。 另一方面,中国加大了对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试图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弥补欧美市场的损失。例如,宁德造船业出口工程类船舶到几内亚,江苏靖江的LNG双燃料动力船交付希腊和新加坡船东。 而且,中国在高端船舶领域的技术突破也不容小觑。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研发的B型燃料舱,打破了国外垄断,成功在交付海轮上正式投用,标志着我国海洋船舶制造产业朝着高端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 中信证券预测,到2027年年底全球造船产能将在2022年的基础上增加17%,其中扩建主要为高附加值增量船型大型LNG运输船的产能,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不容置疑。 美国的这一政策不仅没能打压中国造船业,反而给全球航运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美国征收高额港口费,导致全球海运成本上升,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增加。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一旦中美海运成本增加15%,美国通胀率或上升0.8个百分点。 世界航运理事会预计,美国消费者每年或将为此额外缴纳高达300亿美元的税款。而且,美国的港口费政策在执行中也面临数据获取等问题,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更讽刺的是,美国的政策并没有得到所有国际航运巨头的支持。包括全球最大班轮公司地中海航运公司(MSC)等在内的主要业界巨头,仍选择继续与中国造船厂合作。 MSC高级副总裁玛丽-卡罗琳·劳伦特表示,中国有技术,有能力,这也是他们仍将继续在中国建造新船的原因。 综上所述,特朗普的“造船业战争”看似打中了中国造船业的要害,实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美国的遏制策略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加速中国造船业的升级,韩国的短期增长难以持续。 中国造船业凭借强大的韧性、全产业链优势和不断的技术创新,必将在这场博弈中笑到最后。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哈皮的高高

哈皮的高高

拖拖拉拉会变成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