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联邦法院裁定——李昌钰伪造证据罪名成立。这一判决出来,全网都炸了。曾经的“华人神探”一下子跌落神坛,翻了大车…… 2023年7月21日,美国联邦法院一纸判决认定,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被裁定在1985年一起谋杀案中伪造证据,导致两名康涅狄格州男子因莫须有的罪名入狱数十年。 这场风波源于1985年12月的一起血案。65岁的退休司机卡尔在康州家中身中27刀身亡,喉咙被割断,头部遭受7次重击。案发时年仅17岁的亨宁和18岁的柏奇被警方锁定为嫌疑人。当时李昌钰作为检方专家出庭作证,称在死者浴室毛巾上检测到血迹反应,这一证词成为定罪关键。两人分别被判50年和55年监禁,直到2018年和2019年才陆续获释。 事件的转折出现在2020年。法院在重审中发现,毛巾上的污渍根本不是血迹,现场提取的毛发、指纹也与两人不符。DNA技术进一步证实,其他物证同样无法指向他们。法官最终撤销罪名,两人随即提起错误定罪诉讼,将李昌钰、8名警方人员及新密尔福镇告上法庭。 联邦法官博尔登在判决中指出,李昌钰声称对毛巾进行了血液反应测试,但既无影音记录也无书面报告佐证,实际检测结果也与他的证词完全矛盾。由于李昌钰未及时提出豁免权抗辩,法院认定他需承担赔偿责任,具体金额将由陪审团裁定。 消息传回国内,不少人翻出李昌钰过往参与的重大案件,从辛普森杀妻案到肯尼迪遇刺案,质疑声此起彼伏。有网友直言:“当年靠他翻盘的案子,现在都得重新审视了。”也有人替他鸣不平:“80年代的技术条件有限,不能用现在的标准苛责。” 面对舆论风暴,李昌钰本人回应称“很不幸我也是树大招风”。他在回复友人时表示,30年前的现场由刑警队主管,自己仅做初步化验和照相,与警方的不当侦讯无关。但法官并不买账,判决书中明确写道:“即便技术有局限,也不能成为伪造证据的借口。” 这场判决的影响远超个案本身。康乃狄格州《哈特福德新闻报》指出,李昌钰可能面临数千万美元赔偿,其职业生涯中参与的8000多起案件都将被重新检视。他曾担任康州警政厅长的身份,也让公众对执法系统的信任度再次受挫。 这并非李昌钰首次陷入争议,在2004年台湾“3·19枪击案”中,他的鉴定结论就与吕秀莲的说法截然相反。而在辛普森案中,他质疑警方证据采集程序的做法,虽助辛普森脱罪,却也引发“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长期争论。 如今84岁的李昌钰,曾在采访中感慨:“刑事鉴识科学进步了,但不意味过去的鉴识都是错的。”但随着陪审团对赔偿金额的审议推进,这场跨越37年的司法风波,或将成为刑事鉴识史上绕不开的教训。
2023年,联邦法院裁定——李昌钰伪造证据罪名成立。这一判决出来,全网都炸了。曾
风林事儿说
2025-07-21 11:16: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