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防范意识很差!印度之所以工业化和军事化发展速度迅猛,大有赶超中国之势,是因为印度轻易获得了很多中国独有的高科技技术。当大多数科技专利技术都被窃取,对中国所有企业的海外市场都会造成巨大的打击,强大起来的印度是绝不会对中国客气的! 最近网上有个说法挺火,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像“散财童子”,尤其是印度可能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学到了我们的技术。 别的不说,单看特高压输电这事儿吧,以前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全球独一份,国家电网光专利就攥着 11.7 万项,连国际标准都是咱们定的,按道理这种技术该严防死守,可架不住印度人会来事儿。 2013 年平高集团接了印度斯如瓦兰 765 千伏变电站项目,从设计到设备全打包输出,连控制柜接线顺序都手把手教,更绝的是保变电气,十年前在印度砸了 12 亿建合资厂,结果 2025 年被迫以 1.37 亿元“骨折价”甩卖股权,核心图纸全被印方工程师抄了个遍。 但印度仿造的特高压变压器质量确实不咋地,一到雨季就跳闸,因为他们根本造不出合格的硅钢片,得从中国进口关键材料,也正是因此才保住一席之地。 最让人揪心的是,这种技术泄露已经形成了系统性风险,印度政府玩的是三部曲套路:先用优惠政策勾引外资建厂,等技术落地后突然发起税务稽查,最后通过罚款、股权稀释实现技术收割。 小米 48 亿资产被冻结、华为 OPPO 收到天价税单,这些案例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中国企业前脚完成技术转移,后脚就被印度卸磨杀驴。 不过也不是所有领域都吃亏,盾构机领域印度就闹了大笑话,2020年他们跟中国铁建合作造盾构机,三年后宣称国产化率超60%,结果机器在孟买隧道里卡住了,液压系统报警,刀盘乱转。 印度工程师自己拆开捣鼓,把密封模块弄坏了,项目停了俩月,最后还是得请中国团队来修,光赔偿就花了2亿多卢比,中国盾构机有3200多项专利,关键部件从国内进口,印度就算拆开也仿不出来。 现在印度工业化确实在提速,但仔细看数据就会发现猫腻,2025年5月印度工业生产同比仅增长1.2%,制造业增速放缓至2.6%,反倒是电力产量暴跌5.8%。 这说明他们的工业扩张是靠砸钱堆出来的,基础并不扎实,就像他们的冷聚变技术,HYLENR公司宣称获得专利,可现场演示只能把100W电转换成150W热量,离商业化还差十万八千里。 但我们中国企业还是该长长记性,当年在印度建钢厂,利润率只有3.5%,远低于国内的10%,结果培养出一个价格杀手,现在印度又想在半导体领域复制这招,塔塔电子跟力积电合作建晶圆厂,结果项目一拖再拖,连美国美光的封装厂都因为设备调试问题延期投产。 说到底,技术竞争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印度可以通过合资、挖人、逆向工程学走捷径,但缺乏基础研究和精密制造能力,注定只能在中低端打转。 中国企业要做的不是一刀切地拒绝合作,而是学会“带刺的温柔”——关键技术装远程锁,核心专利全球布局,像华为在印度基站里装自毁芯片,盾构机用北斗定位防拆解,只有把技术攥在手里,才能真正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恐怕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外资争抢投资中国,不再是看中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其实底层逻辑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