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有132名日军被俘虏后,并未遭到优待,而是被扒光衣服、砍头肢解喂了狗,日本军官见状,吓得大骂“这中国人太狠!”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8年春天,台儿庄战场浓烟滚滚,运河两岸尽是断壁残垣,中国军队与日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血战,死伤枕藉,尸横遍地。 这一仗打得异常惨烈,中国军人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用血肉之躯与敌人硬拼到底,在这场战斗中,一支部队活捉了132名日军,他们被关押在一座偏僻的小庙里,准备押送后方处理。 这支部队隶属于第31集团军,师长是广西出身的莫德宏,早年他家境贫寒,父亲去世早,母亲靠卖菜拉扯他长大。 他从小吃尽苦头,做过苦力,当过杂工,靠亲戚资助读了几年的私塾,后来在军阀混战中投军,先后跟随黄绍竑、李宗仁等人征战南北,剿匪、平乱、抗战都经历过。 他脾气倔硬,说话不多,行事果断,在军中以冷静、狠厉著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率部北上,驻守江苏一线,多次与日军交锋。 台儿庄战役爆发时,莫德宏奉命死守外围阵地,面对装备精良的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他没有退缩,组织兵力反复抵抗,多次突击敌阵。 他带着部队布设伏击圈,用地形诱敌深入,在缺乏空中和重炮支援的情况下硬是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进攻。 整整打了半个月,阵地上到处是炸出来的弹坑,战壕边堆着同袍的遗体,有时候子弹打完了,士兵就抡起刺刀和鬼子贴身肉搏,拼到筋疲力尽也不肯后退一步。 当时战况紧张,支援跟不上,台儿庄外围基本成了孤军防线,就在这样高压之下,莫德宏的部队还是守住了阵地,日军进攻受阻,一支分队慌不择路逃入庙中避难,被中国军队发现后全部缴械。 这132人属于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的部队之一,在进军山东前屠杀过不少平民,身上血债累累,士兵押送这些俘虏时神情冷漠,没有人说话,只听得到锁链的声音。 这批俘虏被集中押到庙前空地,站得整整齐齐,低头不语,莫德宏带着几名军官到现场查看,他站在高处看着这些跪在地上的日军,一言不发许久。 他知道这些人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南京城里的尸山血海,滕县城下的血流成河,都是这些人造成的。 他心里没有动摇,果断下令处决,士兵按指令执行,把俘虏的衣服全部扒光,将他们跪成一排,然后逐一用大刀砍下头颅,地面上很快就积起了一层厚厚的血水,野狗闻味而来,在远处转圈等待。 几天后,赶来收尸的日军支援部队见到现场时,一时间说不出话,庙前血迹未干,断肢残躯散落一地,部分尸体已经被野狗啃噬,面目全非。 他们没有想到,素来讲求“优待俘虏”的中国军人会以如此方式报复,他们更没想到,在过去一个月里接连胜利的日军,在这里却踢到了铁板。 战后莫德宏并未主动宣扬此事,他带着部队转战其他战线,继续作战,台儿庄战役结束后,李宗仁通电嘉奖参与守城的各部,其中点名表彰了第31集团军对战局的贡献。 后来他又率部参与太湖沿线防御工程,提前布设高射阵地,正是这批阵地,在1942年底击落了日军第11军司令冢田攻所乘坐的飞机,终止了日军“五号作战计划”,避免了更大范围的战火蔓延。 这场在小庙前的血祭并不被当时所有人知晓,也不是史书上常见的战例,但它真实地发生在那片焦土之上,是一个民族在最黑暗的年代,用极端方式表达出的愤怒和哀痛。 132颗头颅换不回南京的30万条人命,也救不回台儿庄成千上万的死者,但它确实狠狠震慑了敌人,给了中国士兵一次宣泄仇恨的出口。 如今再看台儿庄古城,那面嵌满弹孔的墙仍在,城里的导游会指着墙说,当年守军和鬼子就隔着这堵墙互扔手榴弹,一颗子弹也不舍得浪费,有外地游客问为什么不修复这堵墙,当地人总是沉默。 这堵墙留着,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记住,在那个时代,有一群中国人,用血与命守住了民族最后的尊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人民网《血洒疆场 扬威不屈》 央视中国之声《英雄台儿庄》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官网《战役纪实》 新华社《台儿庄大捷87周年纪念》
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有132名日军被俘虏后,并未遭到优待,而是被扒光衣服、
幽默风趣乐开怀
2025-07-21 15:40: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