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有人说我们为何不把便宜物资卖给古巴,这样既可解决古巴物资紧缺困境,又能清空我们过剩的产品?跟印度一类的国家做生意,要做好对方只付定金,不付尾款的准备;跟古巴、朝鲜做生意,他们别说付钱了,能把车皮还给你就不错了。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中国对古巴提供紧急粮食援助项目 首批海运大米完成交付;第一财经——宇通客车闯古巴10年 市场占有率99%) 中国和古巴是老朋友,然而两国合作的过程却是一条磕磕绊绊的路,甚至留下了一笔笔说不清的“糊涂账”。 追根溯源,古巴经济头顶上始终悬着一把剑——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封锁。这道外部硬伤,让古巴在国际经贸中步履维艰,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波及与中国的合作。 外部环境恶劣,内部的经济模式也在深刻影响他们的发展。古巴长期奉行计划经济,国家掌握着绝对调配权,市场化程度极低。虽然近年来也在搞“经济更新”,尝试放开,但核心领域由国家牢牢掌控,外资审批流程漫长。 更要命的是严格的外汇管制。古巴本币无法自由兑换,美元等外汇进来后,必须强制换成当地的可兑换比索。企业想用外汇,得层层审批。这种机制极大地削弱了古巴的对外支付能力,也让中国企业在谈合作时心里直打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具体的合作项目自然难逃厄运。古巴“赖账”似乎成了新常态,许多合同只付个定金,尾款便遥遥无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宇通客车。 2010年,宇通签下2000多台客车的大单,总价近两亿美元,一度占据古巴99%的市场。宇通为此投建了配件库、维修点乃至组装厂,诚意满满。结果古巴方面迟迟不付款,最后只能由中国信保公司垫付了这笔巨款。 当然他们这并非只针对中国,古巴曾经欠俄罗斯三百多亿,普京大笔一挥免了。他们欠西方14国111亿美元,也被减免了85亿。其偿债能力之差,可见一斑。 古巴对中国的贸易中也充满了尴尬,双方曾签订一份40万吨的蔗糖出口合同,可到了榨糖季,古巴全国的产量仅有30万吨,连自己国民吃都不够,产能跟不上,就算中国想多买,它也产不出来。 不过,中古经贸合作也并非全无希望。挑战虽多,但双方深化合作的需求仍在。古巴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在于医疗领域。古巴拥有顶尖的生物医药科研实力,成功研制出抗癌药、乙肝疫苗等成果。 这块金字招牌在中国消费者中认可度很高,若能找到合适的合作模式,无疑会成为一个强劲的新引擎。 当然古巴自身投资环境的改善才是根本。减少行政干预,简化审批流程,加强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合作得以延续的基础。 双方还可以探索更务实的路径。比如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古巴地处加勒比海心脏,中国可以利用其区位优势,在古巴投资设厂,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直接出口到拉美市场,帮助古巴培育产业,也能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中国的援助也应转变思路,从过去单纯的物资援助,转向深化人才培训,帮助古巴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为它的经济“更新”提供真正的动力。 中古合作之路,友谊是真,挑战也是真。面对如此骨感的现实,双方需要跨越障碍,找到一条真正行得通的共赢之路。这考验着双方的智慧,也考验着友谊在现实利益面前的真正成色。
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讲道理,
【21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