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俄乌战争打到现在,有些国家开始对美国的那些盟友承诺产生怀疑?这场仗从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开始,已经拖了三年多,到2025年7月还没个头。美国和北约那边天天喊着支持乌克兰,可援助的装备老是迟到,质量也一般。 这让一些亚洲国家看在眼里,琢磨着自家的事儿。要是换成自己遇到麻烦,美国会不会也这么拖拉?今天咱们聊聊印度、越南和菲律宾这三个国家,它们怎么渐渐清醒过来,对美国画的大饼——那些军事援助、经济合作啥的——开始犯嘀咕。不是说美国坏,而是现实摆在那儿,各国得为自家利益着想。 先说印度吧,这个国家在国际上总想刷存在感,但又不爱完全站队。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印度从头到尾保持中立,没跟着西方谴责俄罗斯。 联合国大会上,印度代表好几次弃权投票,比如2022年3月那次谴责俄罗斯的决议,印度就没投赞成票。为什么呢?因为印度跟俄罗斯的关系铁得很,军火上依赖大。 印度军队里70%以上的武器是俄制的,S-400防空系统啥的,都是从莫斯科买的。要是完全听美国的,断了俄罗斯的货源,那印度边境上的麻烦可就大了,尤其是跟中国那边的摩擦。难道印度不怕中国借机捣乱吗?想想看,乌克兰战场上,美国承诺的先进坦克和导弹来得那么慢,印度人肯定在想,要是我们跟邻国起冲突,美国的援助会不会也这样半吊子?
再看看经济层面,印度没加入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反而加大了石油进口。2022年之前,印度从俄罗斯买的油不到总量的2%,但战争爆发后,印度成了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之一。到2023年,贸易额蹿到540亿美元,2024年还继续涨。油价便宜啊,印度能省钱发展经济。莫迪政府这几年推动本土制造,减少对外依赖,但短期内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和技术。2024年7月,莫迪去乌克兰访问,跟泽连斯基见面谈和平,但没改变中立立场。印度还参加了金砖峰会,推动多极世界秩序。说白了,印度觉得美国的大饼听起来甜,但吃不到嘴里。美国的印太战略想拉印度围堵中国,可印度更在意自己的战略自治。难道不是因为看到乌克兰的窘境,印度才更坚定不完全靠美国? 当然,印度跟美国的关系也没断。2016年就签了核协议,2023年还加强科技合作。但在俄乌问题上,印度没让步。2025年6月,外长杰尚卡尔在布鲁塞尔论坛上直言,印度的立场是基于国家利益,不是西方标准。这话听着接地气,印度人觉得自家政府聪明,没被忽悠。问题是,要是美国真生气,减少对印度的投资和技术转移,印度会不会后悔?目前看来,印度清醒了点,平衡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避免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 转到越南,这国家的外交叫“竹子外交”,意思是柔韧不折,哪边风大就弯弯腰,但不倒。俄乌战争一打,越南也中立了。2022年3月联合国大会,越南弃权,没谴责俄罗斯。为什么?越南军队的装备,70%来自俄罗斯,潜艇、坦克啥的,都是老大哥供应的。要是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越南的国防就瘸腿了。南海那边,中国船只天天晃悠,越南得靠这些武器守着自家海域。难道越南不担心,美国的援助像给乌克兰的那样,总是二手货或来得晚?
但越南也没完全倒向俄罗斯。2023年9月,拜登去河内访问,把美越关系升到全面战略伙伴。越南吸引美国投资,工厂越来越多,经济蹭蹭上涨。2024年,越南还接待了普京,尽管美国不高兴,但越南就是不选边。普京来时,签了能源和军事协议,继续买俄罗斯的油和武器。越南人说,这是为了稳定东南亚局势。可乌克兰的战况让越南犯嘀咕:美国在欧洲都援助有限,在亚洲会不会更吝啬?尤其是南海争端,越南跟中国有摩擦,要是真打起来,美国的承诺可靠吗?越南的领导层从2022年到现在,一直在调整,深化与美国的贸易,但保留俄罗斯的军事渠道。2025年5月,越南新领导人苏林上台后,继续这个策略。想想看,这不就是清醒的表现?不全信美国的大饼,而是多条腿走路。 越南的竹子外交在俄乌战争中经受考验。战争拖长了,俄罗斯经济受制裁,但越南没断联系。反而,越南增加了对乌克兰的外交接触,2025年3月派代表去基辅谈合作。这说明越南在平衡,不想被贴上亲俄标签。可问题来了,美国批评越南接待普京,说这影响人权啥的,越南会不会觉得美国太霸道?现实是,越南纳税人负担美军基地的费用,那些训练装备还是二手,教学质量一般。难道这不让越南人怀疑,美国的盟友承诺更多是嘴上说说?
现在聊菲律宾,这个国家在亚洲算小,但野心不小,总想在南海刷存在。俄乌战争爆发,菲律宾一开始跟着美国谴责俄罗斯,2022年3月联合国投票投了赞成票。可渐渐地,菲律宾人开始审视自家跟美国的联盟。为什么?因为南海的事儿。中国船只阻挡菲律宾的补给船,水炮啥的,闹了好几次。2023年6月和2024年6月,碰撞事件让菲律宾士兵受伤,菲律宾政府抗议,但没求美国直接介入。难道不是因为看到乌克兰的援助迟迟不到位,菲律宾开始怀疑美国的铁杆承诺? 菲律宾跟美国的防御条约从1951年就签了,2023年2月还扩大美军基地使用权,四处新基地让美军进驻。马科斯政府想借美国威慑中国,但现实呢?美国飞机飞过南海,投补给啥的,可真到关键时刻,美国会不会出兵?乌克兰战场上,西方坦克来得慢,表现一般,这让菲律宾民众在网上议论:我们南海有事,美国能及时吗?菲律宾的经济弱,GDP比中国一个省还小,得靠贸易过日子。跟中国贸易额大,周边国家如越南都增加了对华合作,经济好转。菲律宾花钱办不了大事,反倒觉得美国的空头支票多。
2025年4月,南海谈判中,菲律宾强调独立防御,没完全靠美国。民众游行质疑盟友可靠性。说实话,菲律宾像第三类盟友,用时给点小利,当炮灰刺激别人。总统大选前,美国许诺多,换人后就不认账。难道菲律宾不该清醒?马科斯上台后修复美菲联盟,但也推动区域合作,如跟越南签防御协议。2024年8月,菲律宾和越南深化海上安全协作,这不就是分散风险? 三个国家都有相似点:看到俄乌战争的拖沓,对美国的援助模式产生疑问。印度靠战略自治,越南用竹子外交,菲律宾调整南海策略。它们没完全抛弃美国,而是多边平衡。印度继续俄油进口,越南保留俄武器,菲律宾加强区域盟友。问题是,这会不会影响全球格局?美国想在亚太围堵中国,这些国家不完全买账,说明大饼不那么诱人了。
再深挖,为什么这些国家清醒?俄乌战争暴露了大国利己主义。美国优先自家利益,援助乌克兰有限,没派兵。俄罗斯家门口打仗,北约没直接介入。这让亚洲国家想,要是我们跟中国起摩擦,美国会不会也观望?印度担心边境,越南和菲律宾盯南海。经济上,俄罗斯制裁后,印度和越南成了受益者,买便宜油。菲律宾虽小,但学着分散贸易。 2025年到现在,战争还没结束。特朗普上台后,可能推动谈判,但这些国家已学聪明。不全信承诺,提高自家实力才是王道。印度推动本土军工,越南吸引外资,菲律宾加强海军。难道这不接地气?各国老百姓纳税养军,得看实际回报。美国的大饼听起来好,但吃着吃着发现空心。 最后想想,这些国家的选择对我们有啥启发?在国际上,盟友承诺靠得住吗?还是得自家强。俄乌战争像一面镜子,照出大国博弈的真相。印度、越南、菲律宾渐渐清醒,避免当棋子。未来呢?或许更多国家会这样,多极世界来临。你们觉得呢?这事儿没完,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