凊朝末年,紫禁城里的一名太监把一条象牙凉席偷出宫外,卖给了北京的西悦来当铺。西悦

混沌于浮云 2025-07-21 19:58:47

凊朝末年,紫禁城里的一名太监把一条象牙凉席偷出宫外,卖给了北京的西悦来当铺。西悦来当铺保素堂的丁宝检得到这件宫廷珍宝后,悄悄的将象牙席带回山东黄县老家中收藏。 清末的山东黄县,丁氏家族富得流油,人称“丁百万”。这家族靠当铺和钱庄起家,生意做到全国十一省市,家底厚得能跟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掰腕子。丁氏庄园占地万余平方米,青砖灰瓦,气派得不得了。丁宝检是家族在北京西悦来当铺保素堂的管事人,常年待在京城,专门负责鉴定和交易古玩。他每天早早到当铺,点上油灯,翻看账本,核对当票,忙得脚不沾地。丁宝检眼力毒辣,青铜器、字画、碑拓,甭管啥玩意儿,他一看就知道真假,帮家族收了不少好东西,名声在外。丁氏家族不光会赚钱,还特别爱收藏,青铜器、陶瓷、古籍啥的,家里堆得跟博物馆似的。 到了民国,山东黄县出了个孙某,当了伪税务局长。这家伙仗着权势,在当地横行霸道,收税跟抢钱没啥两样。他家住在牟平解甲庄,房子破破烂烂,院子里杂草丛生,跟丁氏庄园没法比。孙某就爱搜刮古玩,家里乱七八糟堆着瓷器、玉石,没啥章法。他女儿孙秀英是个普通村妇,成天忙家务,烧饭劈柴,偶尔跟村里人聊两句。她对父亲干的事儿不太清楚,家里唯一值钱的就是父亲传下来的一床席子,藏在老旧衣柜里,吃灰几十年。 清朝末年,紫禁城早就没了往日的威风。国库空得叮当响,朝政乱成一锅粥,宫里管得松松垮垮。宫廷里的珍宝一件件被偷出宫外,落到市面上。一名太监瞅准机会,偷了件象牙凉席。这席子长205厘米,宽125厘米,薄得只有0.1厘米,用暹罗进贡的象牙丝织成,表面光滑得跟镜子似的,上面还有精美的人字纹,背面贴着枣红色绫缎,边上镶了黑绸缎,摸起来凉飕飕的,工艺精细到让人咋舌。 这太监偷偷把席子带出宫,卖给了北京西悦来当铺的保素堂。丁宝检接手这件宝贝,检查了席子的纹理和做工,确认是宫廷货色。他跟太监谈好价,用一袋银元买下,赶紧把席子藏进当铺的暗格。清朝完蛋后,丁宝检知道这东西来路不正,怕惹麻烦,决定运回山东黄县老家。他雇了骡车,亲自押送,席子用棉布裹得严严实实,装在镶铜木箱里。回到丁氏庄园,他把席子锁进一间秘密库房,库房里全是青铜器和古书,门上挂着大铁锁,钥匙他自己揣着。从此,这席子就在丁家藏了起来,没人知道。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丁氏家族的财富成了香饽饽。黄县伪税务局长孙某听说丁家有床宫廷席子,带着人上门找茬,威胁要查抄家产。丁宝检没办法,只好以几百块大洋的低价把席子卖给孙某。孙某得了席子,宝贝得不行,藏在牟平解甲庄家里的紫檀木箱里,箱子雕工复杂,锁扣都生锈了。他没事就拿出来显摆,逢人就吹这是稀罕货。 1930年代,孙某病得快不行了,把席子交给女儿孙秀英,嘱咐她当传家宝藏好。孙秀英听父亲的话,把席子装进木盒,用麻绳绑紧,塞进衣柜夹层,柜子落满灰尘,吱吱作响。几十年过去,席子在孙家吃灰,没人提起。1963年,烟台市博物馆成立,馆长史征夫带队到牟平收文物。一次偶然,村民提到孙家有床百年老席,史征夫觉得有门儿,亲自上门找孙秀英。孙秀英一开始死活不承认有这东西,史征夫去了好几趟,讲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承诺会好好保存。孙秀英最后松口,从衣柜里掏出木盒,解开麻绳,露出象牙凉席。博物馆花了大概300块钱买下,还给了她张荣誉证书。 这床席子后来被鉴定为清代宫廷珍品,工艺绝了,现在陈列在烟台市博物馆,成了研究清代手艺的宝贝。孙秀英交出席子后,还是在牟平过她的普通日子,直到老去。丁宝检在民国乱世里渐渐没落,家族的收藏被抢得七零八落,留下的东西成了后人研究清代文化的宝贵资料。

0 阅读:149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