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作家发文讲:自打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之后一直到1980年,中国工业

书影谈谈 2025-07-22 03:06:41

有个作家发文讲:自打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之后一直到1980年,中国工业那是一片荒芜啊!还说什么改革开放才让中国工业开始冒芽儿…… 简直是满嘴跑火车! 要是想搞拉踩,那也得尊重历史事实呀。历史可不是写小说,能瞎编乱造得跟变戏法似的。 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980年这段时间,中国工业可绝不是“一片荒芜”,反倒取得了不少重要的进展和成果呢,就像在黑夜里也能找到闪闪发光的宝石一样。 技术引进与工业建设推进 其一,技术引进: 1973年1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提议在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四三方案”)。之后呢,在“四三方案”的基础上,又陆陆续续追加了一些项目,计划进口总额达到51.4亿美元。这些引进的技术设备就像及时雨一样,涉及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等多个领域,对提升中国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二,工业项目建设: 这期间有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了。比如说,1974年,山东胜利油田建成了中国第一座5万吨级的原油码头,这就好比在工业的版图上点亮了一盏明灯;1978年,宝钢工程开工建设,这可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引进项目,对于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其三,工业生产增长 在这个阶段,中国工业生产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1977 - 1978年,工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1978年的工业增加值和1972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工业生产的产品种类和产量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许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在这个时期都创下了新高。就像1978年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原煤产量达到6.18亿吨。 其四,科技成果助力工业发展 科技领域的成果也推动了工业的进步。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虽然这主要是应用在农业方面,但农业就像是工业的大后方,它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更稳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需求。同时呢,在工业科技方面,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也在逐步得到应用和推广,就像电子工业领域在集成电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工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0 阅读:2

猜你喜欢

书影谈谈

书影谈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