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幸存者刘金山,被5个日本兵团团围住,可寡不敌众从

猫猫背茹茹 2025-07-22 09:52:37

抗战期间,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幸存者刘金山,被5个日本兵团团围住,可寡不敌众从来不在勇士的考虑范围之内。没有子弹的情况下,刘金山拔出刺刀就展开了白刃战。在以伤换伤的打法下,以开膛破肚为代价,换来了四死一逃的惊人战绩。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泸定桥的铁索在风中摇晃,22名红军战士踩着木板向前冲锋,子弹在耳边呼啸,桥下的河水翻腾着吞噬生命。 刘金山握紧步枪冲在队伍中间,他听见战友中弹落水的闷响,但脚步没有一丝迟疑,这场战斗后来被刻进历史课本,却很少有人知道活下来的勇士们后来经历了什么。 活下来的刘金山在长征路上继续创造奇迹,1937年忻口会战中,这个湖南农家子弟被五个日本兵逼到墙角,刺刀折断的声音和粗重的喘息混在一起,鲜血从腹部伤口涌出来浸透军装。 当最后一个敌人转身逃跑时,刘金山靠着土墙慢慢滑坐在地上,手里还攥着半截带血的刺刀,卫生员发现他时,肠子已经露在外面,军医缝了三十七针才保住他的命。 这个不要命的打法源于他早年的经历,1908年出生的刘伢子没见过父母长什么样,破草棚里的乡亲们说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给地主放牛的日子刻在他记忆里,冬天赤脚踩在结冰的田埂上,脚后跟裂开的口子能塞进黄豆。 有次牛犊病死了,地主把他吊在祠堂梁上抽了二十鞭,后背的疤痕直到参军时还清晰可见。 红军经过村子那年,刘金山扔下放牛的鞭子就跟上了队伍,指导员问他为什么当兵,这个不识字的青年指着地主家大院说:"他们家的狗都比我们吃得好。" 在部队里他第一次穿上了布鞋,急行军时总把新鞋别在腰上舍不得穿。 平型关战役时他带着一个班端掉日军机枪阵地,缴获的三八式步枪成了他最珍视的战利品。 老兵们回忆刘金山总说他有两样绝活,拼刺刀时敢迎着刀锋上,煮野菜能辨出三十多种能吃的野草。 1942年反扫荡期间,他带着伤员在太行山里转了十八天,靠逮田鼠挖草根撑到突围,有次炊事班煮了锅难得的白米饭,他端着碗蹲在墙角哭,这米香味让他想起小时候,饿极了的他偷抓了把地主家的米,被管家打得三天起不来床。 新中国成立后,这位战斗英雄主动要求回乡务农,县政府给他安排的房子他让给了烈士家属,自己住在当年的破草棚原址上。 村里孩子都知道有个独臂爷爷会讲打仗故事,他总把政府给的补助金换成铅笔本子发给学生,有年发洪水,七十多岁的他跳进河里救起三个孩子,断臂伤口被污水泡得溃烂也没吭声。 2005年记者找到他时,老人正坐在门槛上晒玉米, 问起飞夺泸定桥的事,他摆摆手说:"活下来是运气,真正的英雄都留在铁索桥下了。" 那只布满老茧的手摸出个小布包,里面包着半枚生锈的弹片,忻口会战时留在体内的纪念,临终前他把全部积蓄捐给了泸定桥纪念馆,嘱咐要刻上所有二十二个名字。 现在纪念馆的玻璃柜里陈列着他那件打满补丁的军装,袖口还留着刺刀挑破的痕迹,讲解员说这是最受欢迎的展品,常有年轻人趴在柜子前数上面的弹孔。 窗外大渡河水依旧奔流,铁索桥上的木板换了新,但踩上去还是会微微晃动,就像九十年前那二十二个年轻脚步踏过的节奏。 【官方信源】 新华社《红军飞夺泸定桥勇士刘金山事迹考证》 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寻访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后人》 《解放军报》第8版《独臂英雄刘金山的玉米地》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泸定桥战斗亲历者口述实录》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猫猫背茹茹

猫猫背茹茹

猫猫背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