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年,唐玄宗逃亡到马嵬驿,因为一点小事对太子李亨破口大骂:“你就是一个废物!

小博大史 2025-07-22 10:08:04

756年,唐玄宗逃亡到马嵬驿,因为一点小事对太子李亨破口大骂:“你就是一个废物!”李亨听完一言不发,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但他心里却一点也不服:落到如今的地步,全拜父皇所赐,难道父皇就不是一个废物吗? 驿馆的木门被风撞得“吱呀”响,李亨盯着自己靴底的泥——那是从长安一路带过来的,混着渭水的沙和骊山的土。他瞧见父皇甩袖走进内室时,龙袍下摆扫过墙角的干草,去年在华清宫绣的金线牡丹,现在蒙着灰,像朵快枯死的花。 身后的侍卫偷偷交换了个眼神。他们都听见刚才的争吵由头——不过是李亨让人把仅存的干粮分了些给随行的百姓,唐玄宗就拍着案几骂他“顾小仁失大义”。可谁都没说,那案几上还摆着贵妃生前用的玉簪,是逃亡时特意从宫里带出来的。 李亨摸了摸腰间的鱼袋,里面装着半个月前从长安带出的兵符。那时候安禄山的叛军刚过潼关,父皇还在教他怎么调遣朔方军,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河东道时,指甲缝里还沾着紫毫笔的墨。怎么才半月光景,父子俩就站在这满是马粪味的驿馆里,用最难听的话扎对方的心? 入夜时,驿馆外突然传来哭声。是几个宫女在哭杨贵妃,她们抱着从宫里带出来的香囊,香囊上的珍珠都磨掉了皮。李亨站在廊下,看见父皇的影子在窗纸上晃——那身影佝偻着,不像个帝王,倒像个丢了心爱玩意儿的老人。 “殿下,朔方军派人来了。”内侍的声音压得极低。李亨转身时,撞见父皇掀着门帘看过来,眼里的红血丝像蛛网,把往日的威严缠得稀碎。“让他们进来。”唐玄宗突然开口,声音哑得像含着沙,“听听你那些能打仗的部下,怎么说。” 朔方军的使者是个络腮胡校尉,进门就“扑通”跪下,甲胄上的冰碴子掉在地上。“安禄山占了长安,百姓在朱雀大街被叛军逼着改穿胡服。”校尉的拳头砸在地上,“可只要殿下一声令下,朔方军愿跟着您打回去——哪怕拼到最后一人。” 李亨没说话,先看了眼父皇。唐玄宗正摩挲着手里的玉簪,玉簪上的云纹被摸得发亮。“你想怎么做?”老皇帝突然问,声音轻得像怕惊着谁,“当年你祖母武后掌权时,你父亲我在东宫,也像你现在这样,夜里总听着宫门外的梆子声睡不着。” 这话让李亨的鼻子突然一酸。他想起小时候,父皇抱着他在城楼上看上元灯,指给他看哪是吏部,哪是兵部,说“以后这些都要交到你手里”。那时候的父皇,眼里有光,不像现在,光好像都被马嵬坡的尘土埋了。 第二天清晨,李亨要带着部分士兵北上朔方。唐玄宗站在驿馆门口,看着儿子翻身上马,突然喊了声:“把那半块兵符带上!”他从怀里掏出个锦袋,扔给李亨——那是半个月前从长安带出的兵符,原本父子各带一半,现在父皇把自己那半也塞给了他。 李亨接住锦袋时,指尖碰到父皇的手,冰凉,还带着点抖。他勒住马缰绳,看见父皇转身回驿馆的背影,龙袍在风里飘着,像面破了的旗。这时候他突然懂了,父皇骂他“废物”时,心里大概也在骂自己——骂自己守不住长安,骂自己护不住爱人,更骂自己到了这步田地,连句软话都不会说。 朔方军的队伍刚走出半里地,李亨回头望了眼马嵬驿。晨雾里,那座简陋的驿馆像个孤零零的标点,把他和父皇的人生,分成了两半。他摸了摸怀里的兵符,突然想起小时候父皇教他写“国”字,说“方框里的‘玉’,是百姓,是江山,得用点心护着”。 后来有人说,马嵬驿那一天,是父子俩的决裂。可只有李亨知道,父皇扔给他兵符时,锦袋里还裹着块桂花糕——那是他小时候最爱吃的,父皇总记得。就像他也记得,父皇年轻时在洛阳城楼上,指着运河里的商船说“这就是大唐”,那时候的风,都带着江南的暖。 这场逃亡里的父子相怨,说到底是两个男人的无力。一个守不住自己缔造的盛世,一个扛不起突然砸来的重担。就像马嵬驿的那扇破木门,风一吹就晃,可只要还立着,就总得想着,怎么把它修得结实点,好挡住后面的风雨。

1 阅读:240

评论列表

中原一点红

中原一点红

1
2025-07-22 10:51

国字的繁体字是國,所以编故事多用点心。

猜你喜欢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