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拍摄初阶段,应该学些什么?人像摄影摄影的初级阶段,首要的是学会“因人而异”,然后是构图,至于角度、用光和表情姿势等,慢慢的就迎刃而解了。 因人而异。 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胖有瘦,有高有矮。既然是拍摄人像,就应该了解,人的老与少、胖与瘦、高与矮等,拍摄时要注意哪些。 老与少的拍摄。我们都知道,镜头距主体人物越近,人像占比就越大、就越清晰,但并不是老少皆宜; 拍摄少年儿童和年轻人时,近镜头都可以拍下真切的眼神光和清晰的眉毛,例如照片1和照片3,就是说,这类人群不怕“特写镜头”;但换成照片8那样的老年人(年长的已91岁),如果也是近拍,满脸的沟壑纵横就完全暴露在画面中;因此,拍摄老年人时,只要不是有特别的需要,尽量相距远些、占比小些,像照片8那样,能看出来是谁就行了。 胖与瘦的拍摄。讲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早一晚走路时,我们的影子特别长,而中午的影子就特别短;为什么?就是因为一早一晚太阳的位置很低,而中午太阳的位置很高。如果把“太阳”换成“相机手机”,也是同样的道理:低机位(也叫仰拍),或主体人物在高处,人体就会被拉长;高机位(也叫俯拍),或主体人物在低处,人体就会被压缩。这就告诉我们,拍摄胖子时,尽量让他、她在高处,并尽可能降低机位;要让“瘦子”胖一点儿,镜头就应该略高于他、她的头部。请看照片1照片2,这是同一天拍摄的同一位美女,低机位照片1的脸部明显胖于高机位照片2的脸部。 高与矮的拍摄。道理与“胖与瘦”的拍摄接近。请看照片4照片6,主体人物位置未动,只是拍照片6时我在墙上,拍照片4时我在墙下,个子的高矮变化就这样明显;照片7的机位明显低于主体人物,实属仰拍,因此,美女形象挺拔高大;照片10~12也是如此,要想让主体人物伟岸,必须蹲下甚至让相机手机挨到地面。 照片5是协会组织拍摄活动的一个场景,院子不大,为了拍下全景,只能站在远处的院墙上,因此,一众摄影师的个头都被压缩变矮了。 构图合理。 构图是摄影的一门大学问,种类很多;而人像摄影的初级阶段,掌握三分法构图和居中构图,就能应对眼下。现在的相机和手机里,都有三分法构图提示线,一定要打开这个开关;其中的两条横线把“横拍”时的画面分成三等份,两条竖线把“竖拍”时的画面分成三等份,横、竖线交叉的四个点叫趣味点;当把主体人物的头部放到四个趣味点的其一上、或把人物放在左右两条分割线上,这时候人物的位置就叫做照片的趣味中心。 12张照片中,除了照片5照片8是居中构图外,另10张照片均是三分法构图;只不过,照片1、照片3、照片4、照片6靠近右下趣味点,照片9、照片10靠近左下趣味点,而照片2、照片12在左侧分割线上,照片7、照片11在右侧分割线上。 最后补充一点,先人发现,人们在欣赏平面上的物体时(例如照片、绘画等),往往先到画面中心去找趣味中心;如果不再画面中心,就会依据画面的分布和走向,到四个趣味点的之一上找到。正因为如此,我才说,人像摄影的初级阶段,掌握三分法和居中构图就能应对眼下。
拍出了这一组视频,就是提醒许敏老姚,看看这个拍摄的方位,是哪个摄影师拍的,居然发
【7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