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少将给乌克兰的两条建议 7月20日,德国少将克里斯蒂安·弗赖丁称,俄罗斯能够同时向乌克兰发射2000架无人机。 弗赖丁心里门儿清,俄军那2000架无人机不是摆设,是用伊朗的图纸、俄罗斯的二手零件攒出来的“空中蝗虫”,成本砍到8000美元一架,比乌克兰街头的二手汽车还便宜,纯属给俄军送经济账的胜利。 他大概是想说,得让防空系统学会“精打细算”。比如把“爱国者”这类贵家伙留着打导弹,对付无人机得用更便宜的法子。 乌克兰其实也试过,把土耳其的“寂静狩猎者”激光武器拉到前线,这玩意儿一次射击成本才几块钱,还在敖德萨港曾创下过10分钟击落13架无人机的纪录,可惜数量太少,全乌克兰凑不齐20台,面对2000架的规模,就像拿洒水壶去灭山火。 而弗赖丁或许还想着让电子战系统更给力些,比如升级“山毛榉”雷达的干扰频率,让无人机像无头苍蝇一样掉下来。 乌军在哈尔科夫试过用改装的民用对讲机干扰,还真让7架“沙希德-136”失控坠毁,可俄军很快换了加密频道,这种土办法又失灵了。 第二条没明说的建议,多半是想让西方加快“开源”。 弗赖丁肯定清楚,乌克兰手里的防空导弹快见底了,德国的“IRIS-T”每月产量才40枚,美国的“毒刺”库存只剩战前的30%,再不想办法,俄军真派2000架无人机来,乌克兰只能靠老百姓举着AK47朝天搂火。 他可能是想推动欧洲国家开放军工厂,比如让波兰的HutaStalowaWola工厂转产简易防空炮,这种二战老古董改改电路,对付低空无人机比导弹实用。 成本还能压到每发炮弹5美元,就是射速慢了点,一分钟才打200发,遇上无人机群就得看运气。 弗赖丁大概也琢磨过“体系化防空”。比如把雷达、电子战、激光武器串成网,基辅上空的雷达发现无人机,立刻把坐标传给附近的激光站,几秒钟内就能击落,省得导弹瞎转悠。 乌军在基辅试过小规模组网,用3部雷达加2台激光武器,一晚击落27架无人机,比之前单打独斗效率提了3倍。 可这套系统得靠西方的加密通信设备,欧洲能提供的设备还不够装备一个防空旅,真要覆盖整个乌克兰,得把欧洲军工企业的生产线连轴转半年。 只是这建议听着有理,落地却满是坑。西方的援助像挤牙膏,德国答应给的6套“IRIS-T”拖了一年才到3套,美国承诺的“郊狼”反无人机系统,每架能拦无人机,可价格15万美元,比俄军无人机贵18倍。 乌克兰买1000架就得花1.5亿美元,这钱够俄军造18000架“沙希德-136”。 弗赖丁大概也知道这尴尬,所以建议里没说“要多少给多少”,只说“提高效率”,潜台词就是:别指望全拦住,能多拦一架是一架,总比眼睁睁看着无人机把变电站炸成烟花强。 归根结底,这两条建议更像给西方提的醒:再捂着口袋,乌克兰的防空网真要成筛子了。 俄军那2000架无人机的产能摆在那儿,喀山的工厂每月能造3000架,仓库里堆的无人机比炮弹还多,照这速度,秋天就能凑齐一次2000架的“大场面”。
德国少将给乌克兰的两条建议 7月20日,德国少将克里斯蒂安·弗赖丁称,俄罗斯
明哥山河评
2025-07-22 10:48: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