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步步紧逼,德国怒呛“想打仗就成全你”!跨大西洋彻底撕破脸,8月1日全球贸易将迎来生死一击。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来得又快又狠。7月12日,他在俄亥俄州竞选时宣布,8月1日起对所有欧盟商品征收30%统一关税。 理由很直白:美国对欧盟的贸易逆差,伤害了制造业和农业。这可不是空口白话。早在今年4月,美国就搞过20%的临时关税。 5月谈判中,欧盟勉强让步降到10%,可特朗普嫌欧盟"诚意不足",直接回调到30%。 7月1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通知欧盟,关税将覆盖绝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占欧盟对美出口的要份额。 汽车25%,钢铝50%,基本没得逃。豁免品类少得可怜,只有航空器和医疗设备等极少数领域。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还火上浇油,要求欧盟接受15%以上的基准关税,远超欧盟预期的10%。 更绝的是,他附加条件:欧盟六个月内取消电动汽车配额上限,并要求扩大采购美制芯片与能源产品。 可问题来了,欧盟不是软柿子。德国总理的狠话一出,整个欧洲都炸了锅。过去,德国在关税问题上还算温和,总想靠谈判解决。 可这次,特朗普的加码彻底踩了红线。德国直接放话:"如果他们想要战争,他们会得偿所愿!" 这声怒吼,标志着德国从鸽派转向鹰派。德国的转变,让欧盟内部裂痕更深。 法国一贯强硬,高喊"这是对欧洲主权的挑战",主张立即反制。西班牙呼吁加强多边合作应对危机。 但东欧国家意见分歧:波兰和匈牙利反对激化矛盾,警告别被美国选举节奏带偏;捷克等却担心跟中国走得太近有风险。 欧盟整体策略开始掉头,四管齐下:优先谈判,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半年内六次赴美,提出降低关税、采购美能源和芯片,可美方不理睬; 准备反制,拟定两套关税清单,总价930亿欧元,针对美国农产品、波本威士忌和波音飞机;协调加拿大、墨西哥等受害国,评估全球反击网; 提升自身竞争力,投资技术和能源,减少对美依赖。德国还推动启用"反胁迫工具"(ACI),这是欧盟的"核选项",能对美国科技巨头征税或限制公共采购。 冯德莱恩宣称"已准备好对等报复",但内部吵翻了天,有人主张立刻启动,有人怕引火烧身。 殊不知,经济影响已经火烧眉毛。德国汽车业首当其冲,大众和宝马利润暴跌。30%关税将"直击德国出口业核心",毕竟汽车是德国经济的命脉。 法国乳制品年出口3.5亿欧元市场,直接受威胁。欧盟整体每天对美贸易额46亿欧元,占全球贸易的30%。联合国报告指出,新关税可能进一步撕裂本已脆弱的全球供应链。 经济冲击逼得欧盟亮出反制手段。关税反制清单准备就绪,覆盖930亿欧元美国商品,瞄准农产品和波音飞机。" 反胁迫工具"一旦启用,可对美国科技巨头如谷歌和苹果下手,征收数字服务税或限制公共采购。 还有供应链限制,欧盟计划对关键药品和半导体出口管制,打击美国医疗和高科技产业。这些措施不是虚张声势,德国和法国联手推动,欧盟委员会已公开草案。 可特朗普的步步紧逼,让欧洲人从幻想中醒来。以前总以为"协议近在咫尺",现在才看清美国谈判地位比欧盟强太多。10%的让步换来的是加码要求,暴露了欧盟的弱势。 为应对僵局,欧盟加速推进与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联合声明,协调反制措施。中方近期则通过扩大对非洲零关税政策施压美国,但未直接介入欧美关税谈判。 8月1日是最后期限,如果谈不拢,30%关税自动生效,欧盟反制立即启动。 谈判难点卡在关税税率:美方咬死15%以上,欧盟顶多接受10%,汽车豁免权更是没得谈。特朗普的团队还在放风,说欧盟"软弱可欺"。 这一切背后,是美欧关系的大裂痕。特朗普视欧盟为"利用美国的经济对手",德国和法国痛斥"单边欺凌"。 欧盟的战略困局暴露无遗:对美妥协失效,关税让步反被加码;对华合作仍存矛盾心态,需平衡自身利益与外部依赖。 全球贸易秩序也悬了,贸易战若爆发,会推高全球通胀,加速供应链重组。英国仅通过双边协议获得10%汽车关税优惠,未显露出“第三方受益”迹象。 中国作为变量,站在合作共赢的立场,呼吁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系。这场"懦夫博弈"只剩10天倒计时,欧盟从幻想中惊醒,地缘自主性脆弱不堪。 贸易战没有赢家,但弱者总先流血。德国的狠话,是弱国最后的尊严呐喊。欧盟能否在绝境中觉醒,取决于其内部团结与反制执行力。 8月1日,要么硬着陆,要么逼出欧洲真正的战略骨气。跨大西洋关系的冬天,或许才刚刚开始。 参考:美媒:面对美关税紧逼,德国转向强硬——2025-07-22 06:40·环球网
特朗普关税步步紧逼,德国怒呛“想打仗就成全你”!跨大西洋彻底撕破脸,8月1日全球
养狗的一天
2025-07-22 13:56:35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