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河南一对夫妻生下残疾儿子后狠心丢弃在草丛中,没想到,一个村里的大龄单

文栋说明星 2025-07-22 14:18:49

1991年,河南一对夫妻生下残疾儿子后狠心丢弃在草丛中,没想到,一个村里的大龄单身汉不顾一切将孩子捡回家,最后的结局更是出人意料! 1991年,河南一个村庄里,一对年轻夫妇迎来了他们的孩子。 然而,喜悦很快被巨大的阴影笼罩——这个男婴患有先天性的脊柱裂,双腿残疾。 面对沉重的现实和未知的未来,这对父母做出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决定:他们将襁褓中的婴儿遗弃在了村外的荒草丛中。 命运的转折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村里一位名叫丁金栓的大龄单身汉,恰好路过那片草丛。微弱的啼哭声引起了他的注意。拨开杂草,他看到了那个被遗弃的小生命。 那一刻,怜悯之心战胜了一切。这个朴实的庄稼汉没有犹豫,毅然将这个残疾的婴儿抱回了自己简陋的家。他给孩子取名“丁转成”,寓意着孩子转到他这里,一切都能好起来。 一个农村的光棍汉,要独自抚养一个身患残疾的弃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旁人的议论、不解甚至嘲笑,丁金栓都默默承受了下来。他视丁转成如己出,倾尽所有。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四处借钱,几乎掏空了家底。生活清贫,但丁金栓用他全部的爱,为丁转成筑起了一个遮风挡雨的港湾。 丁转成渐渐长大,身体的缺陷让他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站立行走。 丁金栓没有放弃,他耐心地教孩子用双手支撑身体,一点一点地挪动。 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日复一日的练习,丁转成终于掌握了用双手“走路”的方式。 虽然姿势别扭,行动缓慢,但这双布满老茧的手,成为了他探索世界的工具,也磨砺了他异常坚韧的性格。 转眼到了该谋生的年纪。一个双腿残疾的农村青年,能做什么养活自己和日渐年迈的养父?丁转成尝试过一些力所能及的零活,但都难以维持生计。 现实的困境像大山一样压来,但他骨子里的倔强不允许他低头。他深知,自己必须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才能在这世上立足。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发——养鸡。 这个想法看似普通,但对行动不便的他来说,挑战巨大。 他横下一条心,决定放手一搏。创业之初,举步维艰。 启动资金只有一点点,鸡场规模很小,仅有一百多只鸡。 技术不懂,销路没有,困难重重。每当感到无助时,养父操劳的身影就是他最大的动力。 丁转成开始拼命学习,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通过广播、电视自学知识,厚着脸皮四处寻求帮助和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摸索和失败,丁转成逐渐掌握了养鸡的门道。 他的鸡场开始有了起色,规模一点点扩大。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靠双手“走路”的年轻人,竟然真的把养鸡场办得像模像样。他的故事传开后,感动了很多人。 邻里乡亲、社会上的好心人纷纷伸出援手:有人送来饲料,有人提供技术指导,还有人专门为他改装了一辆方便运输的三轮车。在大家的帮扶下,丁转成的养鸡事业像春天的树苗,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 多年的辛苦耕耘终于结出了硕果。 当丁转成攒够了盖新房的钱时,他激动地回到家,紧紧抱住养父丁金栓,泪水止不住地流。 这一天,他们等了太久太久。 新房落成那天,丁金栓看着儿子那双因常年爬行和劳作而布满厚茧的手,老泪纵横。 他知道,儿子就是靠着这双手,硬生生地为自己和这个家拼出了一条生路,真正应了“转成”这个名字的期盼。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老天爷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丁转成的故事并未止步于盖起新房。他深知自己一路走来离不开社会的关爱,也希望能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他的养鸡事业稳步发展,规模持续扩大。 到了2023年,据人民网的报道,丁转成的养殖场年收入已稳定超过十万元。 他不仅彻底改善了自家生活,还积极帮助村里的其他困难户和残疾人,向他们传授养殖技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丁金栓老人晚年生活安稳,儿子丁转成用行动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成为了养父最坚实的依靠。 丁转成常说,没有养父当年的善举,就没有他的今天。他用自己的双手,不仅撑起了自己的人生,也撑起了养父的晚年,更照亮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信息来源: 人民网:《洛阳残疾男孩爬行养鸡挣钱报答养父:没有他就没有我》

0 阅读:0
文栋说明星

文栋说明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