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反对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不打仗全是优点,一打仗全是缺点,这是什么意思? 李明(化名)是上世纪70年代烟台港边长大的普通人,从小就对轮船着迷,立志搞船舶设计。80年代,他考进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埋头钻研动力系统,毕业论文写的就是核动力在船舶上的应用,厚厚的笔记本塞满了公式和草图。毕业后,他进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参与了好几款常规动力舰艇的设计,从图纸到下水,每一步都亲力亲为。2000年代初,他被调进一个保密项目组,研究核动力在大型舰船上的可行性。实验室里,他和团队没日没夜地测算数据,调试小型反应堆模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2010年代,核动力破冰船项目启动,他的团队验证了反应堆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为后续航母核动力研究打下基础。一次试验中,反应堆模型突发故障,他迅速组织团队排查问题,彻夜调整参数,确保数据精准。李明干活踏实,从不张扬,他的努力让中国船舶工业在核动力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技术积累为海军现代化提供了支撑。 核动力航母听着高大上,续航能力几乎无敌。常规航母靠燃油,跑一段就得补给,核动力航母靠反应堆供能,能几个月不靠港,省下大量后勤压力。那张“20号”模型照片流出后,不少人觉得中国海军要追上美国了,电磁弹射器也能靠核动力支撑,战机起飞效率高,作战能力强。平时巡航,核动力航母能长时间部署,展示国力,战略威慑力拉满。网上有人算账,核动力航母单次任务能省下几万吨燃油,减少补给舰依赖,灵活性强,适合远洋任务。 可一到打仗,问题就来了。核反应堆系统太复杂,屏蔽层重达几千吨,占空间大,弹药库和武器装备得压缩。常规航母动力系统紧凑,武器能多装点。维护成本也高得吓人,美国核动力航母三年一大修,烧钱几十亿,时间还长。常规航母修起来快,成本低。更麻烦的是,战争中反应堆要是被导弹打中,动力直接瘫痪,航母变浮靶。常规航母有备用系统,能撑一会。网上有人直言,核动力航母得靠护卫舰群撑场子,要是护卫舰不给力,优势全无,反而拖后腿。 2020年代中期,中国没停下核动力技术的脚步。大连船舶重工继续推进破冰船反应堆试验,技术逐步成熟,为航母项目攒下经验。李明的团队攻克了热效应控制难题,试验数据越来越稳,成果还用在了其他核动力工程上。海军战略却更看重综合舰队,常规动力航母配驱逐舰、护卫舰,作战更灵活。核动力航母被定为长期目标,李明的团队转而优化现有舰艇动力系统。他常跟年轻工程师讲,技术得为战略服务,不能只图面子。退休前,他看着港口的舰艇,感慨海军的每一步都在往前走。李明的贡献融入海军现代化,核动力航母的争论还在网上吵,但中国海军没停下,稳步迈向深蓝。
我国核动力航母预计2026年下水!据凤凰卫视报道,目前我国正在建造舷号为“19
【21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