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895年,山东一大户潘守廉秘密购买了一处僻静的房产,他把钥匙交给府上的女仆邱氏,说道,以后你和孩子们就悄悄地住在这里,没想到,这位被潘守廉雪藏起来的邱氏却做出让人震惊的事,甚至改变了民国的历史。 (参考资料:2025-03-28 邹鲁在线——邹县邱氏 !培养出两位 民国总理......) 在北洋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有这么一号人物,他从山东一个穷苦家庭走出,天生右眼外斜,其貌不扬,却硬是从最底层的“备补兵”,一路坐上民国总理的宝座,这人就是靳云鹏,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有人说他胆识过人,也有人说他智慧超群,但更多人却把目光投向了他身后那个更具传奇色彩的身影——他的母亲邱莹莹,民间甚至有种说法:“靳氏大贵,得于其母。” 这位被誉为“百年间第一等人物”的奇女子,到底是如何在乱世中,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儿子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 故事要从清末说起,丈夫一场大病撒手人寰,给山东邹县的妇人邱莹莹留下了七个孩子和一屁股债,过去,夫妻俩一个磨豆腐,一个摊煎饼,日子虽清贫,倒也安稳,可顶梁柱一倒,天就塌了。 邱莹莹看着孩子们嗷嗷待哺的眼睛,擦干眼泪,一个人扛起了磨豆、和面、生火摊煎饼的重担,即便她起早贪黑,拼尽全力,微薄的收入也难以填饱一家八张嘴。 大儿子靳云鹏年仅十二岁,就早早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母亲去赶集,他便带着弟弟妹妹,提着水壶在街边吆喝卖水,想为家里多挣几个铜板。 可一次外出途中,靳云鹏不小心得罪了一个公子哥,为了全家人的安全,邱莹莹带着家人连夜逃离了邹县,来到了济宁城外一间破庙安顿下来,重新摆起了煎饼摊。 她的煎饼物美价廉,很快就有了回头客,其中一位便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潘守廉,潘守廉见她独自拉扯七个孩子,心生怜悯,便提出让她到潘府帮工。 邱莹莹自然是感激不尽,可她放不下家里年幼的孩子,于是鼓起勇气说,自己只能白天做工,晚上必须回家,潘守廉非但没有不悦,反而更添敬佩,爽快地答应了,不久后更是主动让她把孩子们都接进府里。 谁知,安稳日子没过多久,一场横祸从天而降,一天傍晚,一伙劫匪闯入潘府,搜刮一通后嫌油水太少,匪首便将刀架在邱莹莹脖子上,逼问潘家少爷的下落。 邱莹莹为了保护潘家少爷,她强忍心痛,将手指向了自己的儿子,潘夫人一听,感激地望着她,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话,邱莹莹没敢看她,低下头任凭眼泪滑落,为了报恩,她只能牺牲自己的骨肉。 靳云鹏被劫匪五花大绑带走,一路上却出奇地镇定,到了匪寨,匪首起了疑心,问起了靳云鹏,而靳云鹏也毫不畏惧,将实情说了出来,得知是为了报恩,匪首大为动容,最终挥手把靳云鹏给放了。 这场风波过后,潘守廉对邱莹莹一家更是感恩戴德,不仅收靳云鹏为义子,与自己的儿子潘馥结为兄弟,还送他们进学堂读书,然而,邱莹莹却时常教导儿子们:“男儿志在四方,不能总靠别人,要自己出去闯出一番事业。” 靳云鹏牢记母亲教诲,十八岁那年便投笔从戎,去了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操练的新军,一次偶然的机会,靳云鹏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从此之后,他的仕途便像开挂一般,一路飙升。 靳云鹏在军中步步高升,后来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保定军校毕业,当上了管带,他觉得自己终于有能力让母亲享清福了,便劝她别再抛头露面做生意,谁知,这番孝心却换来母亲一顿痛骂。 邱莹莹痛斥儿子忘记曾经的苦难日子,变得虚荣了,而这番教育,传到了袁世凯的耳中,并对其十分欣赏,从那一刻起,他才真正下定决心重用靳云鹏,靳云鹏的仕途,真正的起点或许不在军营,而在母亲的煎饼铺里。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靳云鹏官运亨通,1919年更是坐上了陆军总长兼代总理的宝座,他也没忘了当年的异姓兄弟潘馥,一路提携他做了财政次长,两人同进同退,兄弟情深。 可政坛风云变幻,靳云鹏两次组阁,又两次下野,而他一手提携的潘馥,却在张宗昌的支持下,于1927年当选内阁总理,爬到了他的头上,谁知,当年同甘共苦的兄弟,最终还是没能绕开权力的陷阱,两人因此反目。 这一切,都被病榻上的邱氏看在眼里,她忧思成疾,不久便病入膏肓,靳云鹏守在床前,幡然醒悟,与潘馥的恩怨在生死面前是何其渺小,他立刻电告潘馥速归,潘馥赶到后,看着恩重如山的乳母,与靳云鹏相拥而泣。 邱氏去世时,靳云鹏、潘馥、靳云鹗这三位叱咤风云的大人物,都脱下戎装,卸下光环,以儿子的身份,为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送了最后一程。 邱莹莹的一生,不仅是儿子逆袭的幕后推手,她本人更像北洋乱世中的一股清流,她用最朴素的言行,教会了儿子们,也影响了一众军政要员,什么叫不忘本,什么叫情义。
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上将的女儿正在门口玩耍,一个鹤发童颜的老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