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说真教育#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表演式教育”!
十多年前,我提出并强调坚持要真上语文课、上真语文课,绝不能上以展示和表演为目的的假语文课,即让学生底下训练好拿到台上演一遍,包括假提问、假回答、假评价、假总结等等。十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在研究和推广真教、真学、真评的道路上。现在我发现,也有不少老师和校长跟我说,不止语文课,学校很多课,只要公开课、示范课,有外边人来听课,一定要安排好、预演好,不能砸场子、砸锅;还有说不止上课,有领导考察学校,一定要指定学生做规定动作、规范语言、规划路线等等,我把这些统称为“表演式教育”。
与我持相同观点的专家学者不多,很少,偶然发现一位叫曾宝俊的老师同。他说:很多公开课背离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带有强烈的表演性质,变成舞台剧。我赶紧上网查了下,原来曾老师是无锡市名教师,并主持“无锡市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工作,现任苏州大学实验学校教师,同时担任苏州大学教师发展学院科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好,这才是真名师,终于有了位真教育老师。更有指导意义的是,这位老师是教科学的,对,用科学精神面对“表演式教育” ,真是一剑封喉、一光照亮!
“表演式教育”为什么有广大的市场?很简单两个字:利益。不同群体从不同角度在其中获利,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和关系群,所以本来很简单、很明白的事情,却无人碰、无人论及,很悲催。教育复杂吗?一点不复杂,简简单单办教育,简简单单上好课,本来挺好,给教育附着上很多外在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教育变得越来越复杂,一团麻。
让教育回归真实,从减少“表演式教育”开始。我对国外有无表演式教育无甚研究,只是凭感觉和常识判断没有。于是请朋友帮忙找 Al,Al的解释是:在国外它更多是特定高压情境(如督导检查、教学竞赛)下的应对策略或特定示范场景下的特殊形态,并非日常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国内表演常与行政评价、个人荣誉(评优评先职称)紧密绑定,国外表演更常出现在应对外部高压评估或赢得竞赛/奖项时;国外教育界对“表演式教学”的批判声音更强烈,且专业规范更强调真实性,过度排练被视为不专业甚至违背伦理的行为;国外更广泛使用课堂录像分析作为替代或补充手段,教师可以提交常态课录像片段进行研讨或评估,这减少了现场表演的压力。
不是有那么多研究教育,还有专门研究中外教育对比的吗?为什么不研究下这个对基础教育教学影响重大的、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东西的负面影响呢?期待有良知的教育研究者、工作者站出来反对“表演式教育”,期待有良知的教师拒绝“表演式教育”,因为“表演式教育”是假的,它的最大危害是阻挡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阻挡真正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