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武装部队总司令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在当地时间21日发表讲话,强烈谴责阿

洋洋洋阿 2025-07-22 18:43:48

也门胡塞武装部队总司令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在当地时间21日发表讲话,强烈谴责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未能有效应对以色列,导致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陷入饥饿危机。

根据加沙卫生部门的数据,自2025年3月以色列恢复大规模军事行动以来,已有超过6089人死亡,其中1300名是儿童。

更令人痛心的是,约125万人正处于“灾难性饥饿”状态,96%的人口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

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谴责以色列将饥饿作为战争武器,通过封锁口岸、轰炸粮仓,系统性摧毁加沙的生存基础。

7月20日,一支联合国援助车队驶入加沙北部时,数千饥民为抢夺面包和奶粉蜂拥而上,以军却突然开火,造成至少85人死亡,其中包括23名儿童。

胡塞的谴责直击要害:阿拉伯国家的反应为何如此无力?

这背后是多重现实的撕裂 —— 自2020年《亚伯拉罕协议》签署后,阿联酋、巴林等国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甚至在加沙危机中公开支持以色列“自卫权”。

沙特虽口头支持巴勒斯坦,但为换取美国安全承诺,在2025年3月提出的530亿美元加沙重建计划被美以否决后,选择低调妥协。

同时,也门内战、叙利亚动荡等使阿拉伯国家自顾不暇。

埃及虽开放拉法口岸,但每日仅允许50辆援助卡车进入,杯水车薪。

约旦虽提供3000个血袋和食品,但面对以色列的封锁,物资抵达率不足30%。

更关键的是国际博弈的裹挟: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五次否决加沙停火决议,坚持“以色列安全优先”。

欧盟虽启动对《欧盟 - 以色列联系国协议》的审查,但德国仍向以色列出口价值12亿欧元的军事装备。

在阿拉伯国家集体失语时,胡塞武装选择用行动打破僵局。

7月22日,也就是讲话次日,胡塞向以色列发动5架无人机袭击,目标直指特拉维夫本 - 古里安机场和埃拉特港。

这种“以暴制暴”的策略虽遭国际社会谴责,却赢得巴勒斯坦民众支持 —— 加沙街头出现胡塞旗帜,民众高呼“也门兄弟是我们的盾牌”。

作为伊朗领导的“抵抗之弧”核心力量,他们与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民兵形成联动。

2025年1月停火期间,胡塞向以色列发射1255枚导弹,迫使以军分兵应对。

这种“代理人战争”模式,既削弱了以色列的军事优势,也让阿拉伯国家的“沉默外交”愈发尴尬。

这场危机的终极解决方案,需要打破三重困局:国际社会应建立由联合国主导的人道主义走廊,确保每天至少500辆援助卡车进入加沙,并允许世界粮食计划署直接管理物资分发。

哈马斯已提出以释放全部被扣押人员换取永久停火,但以色列坚持“先解除武装”。

埃及、卡塔尔等斡旋方需推动双方在多哈谈判中建立互信机制,例如分阶段撤军与人员交换同步进行。

沙特、埃及等地区大国应摆脱对美依赖,联合中国、俄罗斯等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将加沙重建与巴勒斯坦建国挂钩,彻底终结“以土地换和平”的幻想。

加沙的悲剧提醒我们:当政治算计凌驾于生命之上,当仇恨吞噬人性的光辉,任何文明都将蒙羞。

胡塞的怒吼或许刺耳,却撕开了地缘政治的遮羞布 —— 在儿童的哭声面前,所有借口都苍白无力。

你认为阿拉伯国家该如何打破沉默?

加沙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思考。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洋洋洋阿

洋洋洋阿

洋洋洋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