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2009年,河南医生宋兆普免费到孤儿院看病,可没想到竟发现8成孩子的肚皮

画画的哈哈 2025-07-22 19:00:55

[太阳]2009年,河南医生宋兆普免费到孤儿院看病,可没想到竟发现8成孩子的肚皮比纸还薄,而且体内排泄物也清晰可见,于心不忍的他变卖家产,掏空医院9700多万去救治,不料这一决定竟然拯救了3000多条人命! (信息来源:金台咨询——「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宋兆普和他的3200名“天使”) 一个医生,能为一群素不相识的孩子做到什么地步?答案或许会挑战许多人的常识。比如不惜“挪用公款”,甚至为此砸锅卖铁、倾家荡产。 这位医生叫宋兆普。他救助的,是那些在很多人眼里几乎没有希望的脑瘫患儿,一群被命运最先抛弃的孩子。但是他却不愿放弃,反而近乎执着的想要给这群孩子一份希望。 宋兆普出生在河南汝州的中医世家,父亲宋金庚是远近闻名的外科名医,医术高,心更善。在那个年代,父亲就立下了规矩:给穷人看病,分文不取。这一准则,深深印在了宋兆普的骨子里。 十五岁起,他跟着父亲抄方抓药,啃下《药性赋》这类硬骨头,为日后行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长大后他没有躺在祖传的功劳簿上,而是先后到河南中医学院和洛阳白马寺正骨医院深造,成为精通内外妇儿、肿瘤骨科的全科医生。 如果照这么走下去,他本可以安稳地做个受人尊敬、生活优渥的名医。可他人生的轨道,在2009年拐了一个急弯。 那年3月,宋兆普去汝州福利院义诊,被眼前的景象攥住了心。福利院里挤满了残疾孩子,大部分是脑瘫。有些孩子瘦得不成人样,他心里清楚,福利院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这些孩子缺的不是温饱,而是专业的治疗。 回到医院,他辗转反侧,最终冒出一个连自己都觉得大胆的想法:把这些孩子接到自己医院,免费治。说干就干,医院大门敞开,第一批脑瘫孤儿被接了进来。这便是他所谓“挪用公款”的开始。 但他挪用的,其实全是他个人资产建立的医院资金,一分一厘都是他自己的钱。在一个亲兄弟都要明算账的时代,有人竟然把自己的钱当成公家的钱,而且是只许出不许进的“公款”,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善意的口子一旦撕开,就再也合不上了。金庚医院的名声传出去后,全国各地的福利院都把脑瘫弃婴往这里送。孩子从几十个迅速涨到几百个。压力随之而来。 上千片尿不湿,四五箱奶粉,再加上昂贵的药物,一个月光是孩子的生活费就高达五六十万。宋兆普花光了积蓄,卖掉了自己的房产,连父亲留下来的珍贵药材也忍痛变卖。万般无奈之下,他动用了医院账上所有的流动资金。 这份近乎悲壮的坚持,没有成为一出独角戏。医院职工和全市的中小学生捐来旧衣服当尿布,街坊邻居也送来零钱和物资。一位他治愈过的病人的儿子,听说医院的困境后,二话不说送来100万。 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宋兆普白天要看上百个门诊病人,晚上还要守着孩子们直到凌晨。高强度的劳累让他白发丛生,六十岁的人,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了十岁。 2015年,宋兆普的善举跨越了数千公里。受邀到新疆和田考察时,他发现当地脑瘫患儿数量庞大,却几乎没有康复机构。他当场拍板:这些孩子,我来救。 他不仅派专家去新疆组建康复中心,免费指导,还把病情严重的孩子接到汝州,设立专属病区和厨房,衣食住行全包。这一举动,不仅让6000多名新疆患儿得到救治,还意外促成了汝州与和田结为友好城市。 行医近四十年,他始终守着父亲的规矩,不收挂号费、正骨费和针灸费,遇见有困难的人再难也要帮。2023年,在北京西站,一名旅客突发疾病,他听到广播后立刻冲过去,几根随身携带的银针下去,两分钟内就稳住了病人。 据统计,宋兆普的团队已公益救治脑瘫弃婴3165名,其中1630名康复后回归社会,760多名被国外家庭收养。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他从未动摇的初心。面对巨大的压力,他曾哽咽着说:“再难,我也要救!” 这句“再难,我也要救”,就是他一切付出的根源。他从自己家人身上传承的不仅是医术,更是那份“只能救人,不许谋利”的医者风骨。在今天这个讲求回报与效率的社会,宋兆普映照出一种久违的、纯粹的善良。

0 阅读:0
画画的哈哈

画画的哈哈

画画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