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取消制裁欧盟政客,欧方沉默三天,决定拉黑10个中国机构。 这事儿一出,

高冷帆船 2025-07-22 19:06:35

中方取消制裁欧盟政客,欧方沉默三天,决定拉黑10个中国机构。

这事儿一出,真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7月16日,中方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宣布解除对欧洲议会议员彼蒂科菲尔等10人的制裁,本以为这是中欧关系缓和的信号,没想到三天后,欧盟突然宣布制裁10家中国机构,包括两家金融机构。

这操作,简直让人看不懂。

中方解除制裁的本意是想释放善意,促进中欧对话。

彼蒂科菲尔曾是中欧关系的“风暴眼”,2019年因散布涉疆虚假信息被中方制裁。

选择此时解禁,显然是为了配合中欧高层近期强调的加强对话共识。

,欧盟的回应却是将中国实体塞进制裁名单,理由竟然是“向俄提供军民两用品”。

这种指控连德媒《明镜》都质疑,证据在哪?

欧盟此次出手的时机也耐人寻味。

就在制裁方案通过前一周,特朗普向普京发出50天最后通牒,若俄乌未达成和平协议,将对俄征收100%关税。

欧盟显然在配合美国节奏,其内部文件显示,降低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至47.6美元/桶的方案,正是为呼应特朗普的极限施压。

更让人无语的是,欧盟一边禁止成员国参与北溪管道,一边却让波兰境内的美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加班运转。

这种双标操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欧盟2023年从俄进口液化天然气量同比暴增40%,却对中国企业购买俄煤炭横加指责,逻辑何在?

中方解除制裁的外交善意,本质上是对欧洲战略自主性的测试。

结果欧盟用三天时间交出答卷:在特朗普的阴影下,布鲁塞尔宁愿牺牲对华关系也要换取华盛顿的点头。

这种选择短期或可缓解贸易压力,但长远看无异于饮鸩止渴。

被制裁的中企已启动法律反击程序,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同期宣布技术升级计划。

这些信号清晰表明,虽然欧盟沉迷于外交碰瓷,但是中国自有反制工具箱。

正如被解禁的彼蒂科菲尔所言,布鲁塞尔正在把欧洲绑上美国战车,而方向盘握在特朗普手里。

这场外交事故暴露出欧盟的尴尬处境:既无力抗拒美国压力,又不甘放弃中国市场。

三天沉默期里,欧洲各国大使馆的紧急电报如雪片纷飞,最终却拼凑出一个可悲共识,得罪中国只是经济损失,得罪特朗普却是政治灾难。

,欧盟的保护费外交终将反噬。

斯洛伐克总理的抗议被无视,德国企业为天价能源买单,中国投资者撤离欧盟债券市场。

布鲁塞尔终会明白,今日制裁名单上每一个中国企业的名字,都是明日欧洲战略自主墓志铭的刻刀。

毕竟国际政治的铁律从未改变,在你选择做跟班的时候,就永远失去了棋手的资格。

你怎么看欧盟这次的操作?

是不是有点“双标”过头了?

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115

猜你喜欢

高冷帆船

高冷帆船

高冷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