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篮丢冠后恐大换血!6大老将恐离队:王思雨李缘或告别国家队? 亚洲杯落幕,一枚铜牌挂在中国女篮的胸前,分量却显得异常沉重。当“关键女王”王思雨在领奖台上红了眼眶,那句轻声的“这可能是我最后一舞”,不仅是个人生涯的感叹,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赛后主教练宫鲁鸣坦承战术失误,默认球队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换血。这枚铜牌,与其说是荣誉,不如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球队的战术困境与人才断层,也迫使所有人直面那个问题:中国女篮的未来,路在何方? 半决赛81比90不敌日本,卫冕冠军的梦想戛然而止。那场比赛,日本队打得像一支来自未来的球队,全场三分球34投16中,命中率近五成。 这场“三分雨”彻底浇透了中国队的防线,也冲垮了我们引以为傲的内线优势。日本队用更快的速度、更准的外线和更灵活的轮转,给中国女篮上了一堂战术公开课,清晰地展示了她们三年磨一剑的成果。 反观中国队,宫鲁鸣教练坚持的“双塔”战术,在对手的速度风暴面前显得格格不入。年仅17岁的张子宇身高是优势,可移动慢、回防不及时的问题也被无限放大。 在日本队流畅的挡拆外切面前,她的防守区域几乎形同虚设,漏人成了常态,这正是现代篮球的残酷之处:当中锋没有足够的移动能力和一定的投射威胁时,身高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负担。 防守端被打穿的同时,中国队自己的外线进攻却集体“哑火”,三分球23投仅6中。纵观整届杯赛,球队33%的三分命中率在四强中垫底,远不及日本和澳大利亚超四成的水准。 战术上的被动,或许还不是最让人看不懂的。在决定生死的半决赛中,曾在亚运会决赛绝杀日本的王思雨,居然没能首发。 直到球队大比分落后,她才被派上场,出场时间被切割得只剩12分钟。即便如此,她依然高效贡献了攻防两端的能量,可惜为时已晚。 讽刺的是,到了季军战,王思雨仅用16分钟就拿下19分7篮板7助攻的全面数据,轻松盘活全队。谁也想不通,这样一位定海神针,为何在最关键的时刻被摁在了板凳上。 这场失利,也将队内一批老将推到了风口浪尖,王思雨、杨力维、黄思静、潘臻琦、李缘和贾赛琪,这六位接近三十岁的球员,离下一个奥运周期都显得有些遥远。 黄思静状态低迷,攻防两端都失去了核心风采;潘臻琦在关键战中被弃用;杨力维进攻效率不高,而李缘五场比赛仅得8分、多次“交白卷”的表现,更是让球迷感叹“她在场上,等于四打五”。 除了王思雨或许还能凭借其控场能力和经验一争,其余几位老将的国家队生涯,大概率已经画上了句号。 教练组的“固执”也引发了巨大争议。宫鲁鸣承认战术部署失当,却又表示不会改变未来计划。这种自相矛盾的态度,让外界的质疑声浪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下课”的呼声。 日本女篮用三年完成了战术升级和人才迭代,而我们却在战术上停滞不前、用人上畏首畏尾,这口输球的锅,教练组恐怕甩不掉。 老将的谢幕,也为年轻人打开了一扇门,宫鲁鸣口中的“新血计划”势在必行,核心位置将加速向年轻一代交接。 张子宇的天赋肉眼可见,首次参加大赛场均15.6分5.6篮板,只要她能提升对抗和移动能力,未来不可限量。杨舒予和罗欣棫也被期待能撑起锋线的未来,而中生代球员翟若云在本次杯赛中打出的强硬表现,算是一个意外之喜。 后卫线上,冉珂嘉这样在U19世界杯证明过自己的新星,有望接替老将,补上球队急缺的推进和外线防守。 更大的好消息,或许来自场外,因故缺席亚洲杯的李梦,近期频繁出现在国家队合作商的宣传物料中,这被视作她即将回归的信号。 一旦这位女篮最强的外线攻击手归队,球队的火力将得到根本性改善。此外,内线核心李月汝也有望在年内伤愈复出,届时她与韩旭重组的“双塔”,才是真正具备世界级统治力的组合。 但中国女篮的转型,远不止是换几名球员那么简单。日本队的崛起和澳大利亚的登顶,已经彻底改变了亚洲女篮的格局。 这次失利敲响了警钟:单纯依靠身高的“双塔战术”已经过时,中国队必须跟上世界潮流,打造一套速度、空间和投射能力兼备的现代化体系。 亚洲杯的铜牌,究竟是终点的句号,还是新征程的开始?王思雨的泪水,老将的落寞与新星的崛起,交织成一幅新老交替的时代画卷。 这条路注定充满阵痛,却也是通往重生的必经之路。站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女篮能否顶住压力,完成这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再次站上亚洲之巅?时间会给出答案。
中国女篮为啥输给日本队?张茹毫不客气说出心里话,说得实在。2025年女篮亚洲杯
【72评论】【27点赞】
天天快乐
在关键盘打进决赛的生死战!特别是对小鬼子的球队!宫鲁鸣还是依然派一个一无是处的李缘首发!曾在亚运会决赛绝杀小鬼子的功臣王思雨,居然还是没能首发!我就不明白教练是怎么搞的!
喵喵呜哒
老家伙都离开?那老公公离开吗?都这么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