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爆发后,一位犹太人教授劝全球的同胞说:“犹太人要尽快学习普通话、粤语以及中文相关知识。以便以后移民中国,去中国定居。因为未来的20多年里,中国对于犹太人来说,可能将是唯一安全的地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几年,巴以冲突一直没完没了,局势越来越紧张。尤其是从2023年10月7日开始,哈马斯突然袭击以色列,双方的战争一打就是600多天,死伤惨重。 加沙地带那边,光巴勒斯坦人就死了4万多人,其中很多是妇女和孩子。这样的冲突不但让中东局势乱成一锅粥,也让全球很多地方对犹太人的态度变得复杂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犹太教授加德·萨阿德发出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建议:他觉得犹太人最好现在开始学中文,特别是普通话和粤语,要了解中国的文化。 为什么?因为他认为未来20年,中国可能是犹太人最安全的地方,甚至是唯一能避难的地方。这个说法一出来,立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短短一天就有上百万次浏览。 巴以冲突从根本上来说,是两边民族和土地的问题。可这场战争现在越来越残酷,也让世界各地的反犹情绪升温。 很多欧洲国家爆发了反犹抗议,美国人支持以色列的比例也开始下降,很多犹太人感觉自己不再那么安全了。 犹太人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流浪和苦难,二战时遭遇的惨痛经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伤痕。那时候有一个特别的历史事实:上海曾经接纳了3万犹太难民,成了他们的避风港。 如今,这段历史成了很多犹太人心里一个深刻的印记——当世界不安全时,找到一个安稳的家非常重要。 加德教授给出几个理由:第一,中国的地理面积大,有更多的“后院”,在面对战争和灾难时生存能力更强。相比之下,以色列国土很小,哪里都很挤,遇到大规模冲突,地方有限,防御难度大。 第二,中国在巴以问题上保持中立态度。2025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呼吁以色列停止战争,支持“两国方案”,希望双方和平共处。 中国不偏不倚的立场,让它成为双方都不能忽视的力量。对犹太人来说,这样的中立让中国看起来更安全。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快,特别是像粤港澳大湾区这样的地方,机会多,生活好。 2025年中以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很多合作项目在推进,这给移民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加德教授特别强调学粤语,就是看中这些经济活跃区域的潜力。 犹太人有很强的流浪历史,几千年漂泊让他们特别注重安全感。过去二战期间上海接纳犹太难民,成了他们的避难所,这段历史对他们意义重大。 不过,现代犹太人与中国之间也有一些文化和政治上的障碍。部分犹太人对中国文化不太熟悉,认同感不强。再加上以色列在新疆、台湾等问题上的立场,也让中国和犹太人关系有点复杂。 虽然加德教授说未来中国可能成为犹太人避风港,但现实是,中国目前并没有开放大规模移民。2025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非法移民,保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历史上,外族大量涌入曾带来社会动荡,所以中国对移民非常谨慎。 中国虽然是大国,有责任维护和平,但并不意味着会无条件接受难民或大量移民。教授的呼吁其实是一个极端的假设,是基于当前国际局势和地缘风险作出的推断。 犹太人在历史上有过不少财富和资本的积累,也有些负面形象被放大。教授提到过“河豚鱼计划”,是形容过去犹太人和日本人一度在中国搞某些利益操作,给中国带来潜在风险,这也是有人担心的问题。 另外,文化差异和认同问题也不能忽视。犹太人与中国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有差距,想要真正融入,还需要时间和努力。 这其实是一种现实的避险思维,就像巴基斯坦在选军事装备时没得选,必须“被迫聪明”,犹太人也在全球找能保证安全和发展的地方。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处能平安生活的地方。中国是大国,有实力又稳定,自然成了很多人的考虑选项。 未来20年,犹太人的安全状况很难预测,巴以冲突暂时看不到尽头,世界局势也不平静。加德·萨阿德教授的建议提醒我们:世界变幻莫测,寻找安全和稳定是每个人的本能。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能否成为更多人心中的“避风港”,不仅关乎政策和经济,也关乎国际和平和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巴以冲突爆发后,一位犹太人教授劝全球的同胞说:“犹太人要尽快学习普通话、粤语以及
爱心扯体育
2025-07-23 10:33:38
0
阅读:17
烟月山风
宰了这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