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世界各大媒体对泽连斯基口诛笔伐,指控他涉嫌隐瞒伤亡人数,法国《世界报》更是指出:乌军阵亡4.6万人、受伤38万人的数据造假。
乌克兰境内新建军人公墓数量比战前翻了一倍,基辅控制区紧急开发超过10万平方米土地扩建墓地如果乌克兰军队真如总统泽连斯基所言仅损失4.6万人,为何需要如此匆忙地大规模扩建“死亡特区”?
乌克兰地区发展部早在战前就承认全国缺少551处墓地。
在哈尔科夫前线作战的中尉马克西姆曾对战友苦笑:“我们填堑壕的速度,怕是赶不上后方挖墓坑的速度了。”
2024年2月,泽连斯基在俄乌冲突两周年时宣称乌军死亡3.1万人,当时西方官员私下摇头。
同年12月,面对特朗普“乌军损失40万”的言论,泽连斯基紧急改口称实际阵亡4.3万、伤37万。
短短五个月后的2025年4月,这个数字又戏剧性地跃升至10万。
如果说死亡数据无法确定,那兵力缺口就没办法掩饰了,当乌克兰将征兵年龄下限放宽至17岁,上限提高至43岁,甚至将残疾人纳入征兵范围时。
这证明一件事,死亡的兵力已经到了一种不可控制的数量。
2024年9月17日,《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引发了一场外交地震。
该报援引乌克兰机密文件称,乌军实际阵亡已达8万人,伤员超过40万。
面对这份近乎宣告乌军主力被摧毁的报告,泽连斯基在记者会上罕见失态:“8万?
那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实际数字低得多!”
报道中48万的伤亡总数,竟与俄罗斯国防部同年4月公布的“乌军损失50万”的评估惊人吻合。
截至2025年7月,他们核实的乌军死亡讣告已突破7.2万份。
与此同时,美国情报机构早在2023年内部评估中就标注了“近7万乌军阵亡”的数据。
一个7万,一个4.6万,究竟谁在说谎?
基辅的统计方法引发猜测:是否大量无法确认尸体的阵亡者被归入“失踪人口”的灰色地带?
2024年底的交换记录显示,双方移交遗体数量为6060:78。
当俄罗斯用6060具乌军遗体换回78具己方士兵遗体时,乌克兰官方却仍在宣称俄军阵亡超百万。
资深记者西摩·赫什2025年7月的爆料掀开了政治帷幕一角:特朗普团队正密谋用前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取代泽连斯基。
这份被称作“代理人清洗”的计划直指基辅当局两大“罪状”——泽连斯基“绑架北约”战略自主权,以及为保个人权力不惜触碰美国红线延长战争。
曾经高调支持乌克兰的《金融时报》《旁观者》杂志纷纷转向,刊文指责泽连斯基“把国家变成权力赌场”。
五百亿欧元军援投入后,乌军仅收回乌东18% 的失地2。
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回报率让金主们开始重新打算盘。
乌克兰每月3万的兵力缺口,意味着每天需要向战场填入1000个活人。
2024年仅前四个月,乌克兰检方就对近1.9万名擅离职守士兵提起刑事诉讼。
2025年7月,他迅速将亲信安插进国防部、总参谋部等关键岗位,泽连斯基的权力重组被视为危机中的自救。
表面响应西方“改革”要求,实则构建更封闭的决策圈。
法国《世界报》的报道撕开了一道裂缝:当西方媒体不再配合“表演”,泽连斯基的总统宝座下已经不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