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法务团队不弱,为啥胜诉率不足50%,超七成案件选择和解?背后逻辑值得细品!

子焓评国际 2025-07-23 18:59:00

大厂法务团队不弱,为啥胜诉率不足50%,超七成案件选择和解?背后逻辑值得细品! 7月16日,成都知识产权研讨会披露的一组数据,令人大跌眼镜。根据天眼查、企查查的数据显示,原来阿里、字节、腾讯、百度这些大厂打官司,平均胜诉率普遍低于50%,更令人惊讶是,他们遇到官司第一反应不是“硬刚”,而是和解。像字节、腾讯这些大厂,和解率都超过50%,OPPO更夸张,75%的案子直接认怂和解。 一句话,现在大厂总体呈现一个“高和解、中胜诉”的现象。 不是都说大厂法务实力强劲吗?为何如此偏爱和解?其实背后逻辑很简单,在法庭上,只认理。 首先,司法天平从未向大厂倾斜。这些年,普通老百姓告赢大厂新闻也不少:大学生因金山毒霸捆绑安装软件起诉维权,最终获赔700元;用户因爱奇艺限制投屏提起诉讼,法院判决企业补偿会员时长。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个事实:法院始终以法律为依据,只认“道理”不认“名气”。 甚至,之前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地域保护”更站不住脚。比如阿里在浙江被诉案件占比只有51.6%,“主场”胜诉率也没飙升;腾讯在南山法院审理的主诉、被诉案件占比约40%,结果与其他地区差不多。说白了,大厂即便在“家门口”打官司,也得凭证据说话。 而且,大厂不管官司输赢与否,舆论上都是失败的。赢了,舆论会说“大厂欺负小用户”;输了则更惨,往往会被骂活该、果然有问题等,要是因为官司而导致股价跌了更得不偿失。 更关键是,除舆论风险外,打官司成本也是非常高,现在一场官司动辄一两年起步,而大厂因为企业规模问题,每年涉及到的知识产权专利纠纷都有好几百起,全都硬刚到底根本不现实。 相比下,和解不仅快,还能避免后续强制执行等一系列问题,更何况,现在法院鼓励多元调解机制,也让调解比判决执行效率更高,像现在有将近70%的和解协议能当场履行。甚至,仅2025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先行调解案件达231.6万件,调解成功更是高达149.3万件,可见“和解”已是常态。 当然,这背后,离不开2883 家基层法院派出诉讼服务团队入驻综治中心,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高效化解矛盾,毕竟,诉讼手段的终极目标还是解决问题。 所以啊,下次再看到大厂又和解了,别笑话他们怂,这恰恰说明现在法律环境越来越健全,不管企业多大,都得守规矩 —— 这恰恰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公平。​

0 阅读:4
子焓评国际

子焓评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