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电影正当夏【《罗生门》:摄影机

韦说娱乐 2025-07-23 23:59:51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电影正当夏【《罗生门》:摄影机第一次走进树林】1950年,亚洲电影大师黑泽明与芥川龙之介合作的电影《罗生门》,以《罗生门》为背景,以《筱竹丛中》为故事架构,描绘出了一副人性是非善恶的百态图。

🌟总体评价:

《罗生门》以重复线性叙事讲了一个并不复杂的命案,却因每个人的说法不同让事情变得棘手,他们的做法是人性赤裸的显现。

《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可是高尚的德行,博爱的心态,至高的善念,终究抵不过虚伪与谎言,所以片中的他们不可能有定、静、安、虑、得的过程。

🎥各色人物:

武士金泽武弘的“定”是就算死了也要借助女巫保全自己的面子,不让所有人知道他的懦弱和无能。

所以他选择赋予自己浪漫主义的色彩,将妻子真砂描述成不守妇道且蛇蝎心肠的女人,而他则是大义者,浑身散发着男人的气概,这是他的死要面子,是真的死要面子。

多襄丸的“定”是只要志向坚定,假的也能成真。

在他的描述中,自己并没有强迫与真砂发生关系,而是通过男人的威猛,让真砂主动投怀送抱,陷入他的男性魅力之中。

他与金泽武弘的决斗也是有来有往,前后打了23个回合才分出了胜负,自己最终将其杀死。

这样一来,就算被处死,他也能留下个武艺高强、荷尔蒙爆棚的形象,这是他的虚伪和无知。

真砂的“静”是自己是受害者,不是心机女,更不是惨案的导火索。

她在衙门大堂的逢场作戏,堪称一绝,将“演技”二字发挥的淋漓尽致,声泪俱下的表述自己是贞洁烈女,并与丈夫的死无关。

她之所以能心无旁骛的做出这些出格的事,在于她拥有波澜不惊的心理,没有一点惊慌失措,反而表现的镇静不噪,这是她的谎话连篇,也是她的装模作样。

杂工的“安”是别人都很坏,我坏也符合社会大流。

在樵夫和行脚僧跟前来避雨的杂工讲述完诡异的杀人案后,废弃的罗生门后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

他们闻声而去,发现了一个弃婴,杂工看到婴儿的襁褓中有几件和服,随即顺手牵羊,拿的心安理得。

他给出的理由是,这个乱世有那么多人作恶,我的做法跟抛弃孩子的母亲相比,微不足道。

这是他的诡辩,以大恶美化小恶,实则是一样的无德。

樵夫的“虑”是只要别人没发现,就当自己没做过。

武士被杀一案的唯一目击证人就是樵夫,但是他却向官府撒了谎,为的是掩盖自己的贪心。

他在多襄丸逃走,真砂消失,武士死后,偷偷跑下去拔走了插在武士身上的镶着钻石的匕首。

被杂工戳穿他的谎言后,他变得愤怒,因为自己虚伪的面具被扯了下来,将真实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令他不堪。

这是他的小心维护,维护自己善良、淳朴的秉性,不让饿鬼之源被人知晓。

🎯人性本善或本恶?

他们“得”的方式都是用谎言包裹现实,才会撕不下虚伪的外衣,阻挡不了贪嗔痴的荼毒。

在生活面前,他们每个人都是演技精湛的演员,台面上,表演自己的人设;暗地里,释放自己的人性。

他们在事实与假象之间摇摆,对事件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编织谎言,让真相扑朔迷离,由此产生了罗生门。

然而《罗生门》所追求的毕竟是有善、德、爱的人,亦或是朝这个方向转变的人。

导演黑泽明也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所以他安排樵夫来了一次身份的转变,进入罗生门,再出罗生门,便是两个世界。

片尾樵夫会劝阻杂工拿走包裹弃婴的和服,也会因人性本善提出收养弃婴,并对行脚僧说:“我已经有6个孩子,再添一个也不过一样的辛苦。”

说到底,人性究竟是本恶还是本善?

荀子云:“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孟子云:“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由此可见,人性的本善与本恶,难以鉴定,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若无自制力,近朱者不一定赤,近墨者一定黑。

大v荐电影

0 阅读:0
韦说娱乐

韦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