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开国上将陈士榘抓了一个日军俘虏,谁知在经过一处悬崖时,日军俘虏突然发难,他一把抱住陈士榘,就往山崖下面跳! 1937年深秋,山西广阳镇山路蜿蜒崎岖,连日来,八路军115师343旅在此设下埋伏,准备对即将经过的日军辎重部队发动突袭,战斗尚未打响,气温已经逼近冰点。 旅参谋长陈士榘站在山脊观察地形,神情凝重,这是一场任务特殊的伏击战,不仅要打,还必须抓到活口,此前在平型关战斗中,虽然取得战果,但没有活俘,引发不少争议,这次行动是为扳回这一局面。 部队进驻广阳镇已有数日,选定的伏击点位于一段陡崖旁,崖下密林生长,断壁丛生,是天然的屏障和陷阱。 陈士榘带领侦察人员多次踏勘地形,最终决定在一段盘山道急转弯处设伏,这是日军运输辎重必经之路,道路狭窄,两侧山体高耸,一旦封锁,敌军难以展开还击,极易被歼,部队埋伏后,静默了两天两夜,饿着肚子蹲伏在干草和岩石之间。 11月初,日军车队终于出现在视野中,骡马驮着弹药和粮秣,车队拉得很长,步兵穿插其中,前队刚一驶入埋伏圈,指挥信号枪在空中响起。 山坡上顿时火舌喷涌,手榴弹和机枪将公路变成火海,山石震落,骡马受惊,嘶鸣奔逃,八路军战士从山上两侧发起冲锋,将敌人切割成几段。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敌军死伤惨重,车辆炸毁,弹药焚烧,硝烟中传来残兵哀号,山谷的空气几近凝固。 战斗清点结束后,战士们四处搜索,仍未发现可供活捉的敌兵,直到深夜,警卫员在崖边一处酸枣丛中发现一个暗洞,洞口以箩筐和树枝遮掩,拨开掩盖物,一名日军士兵蜷缩其中,腿部受伤,衣衫破碎,怀中步枪枪管已扭曲。 他神情警觉,眼神里既有惶恐,也有不甘,部队将其缴械押出时,他没有再做反抗,陈士榘亲自审视,判断其为一名基层军曹,遂决定将其护送回营。 翌日清晨,部队整理战场物资后准备转移,陈士榘带几名警卫员护送俘虏沿原路下山,这段山道十分陡峭,一侧为峭壁,一侧为深涧,石头松动,脚下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坠。 队伍缓慢前行,陈士榘与俘虏保持一臂距离,始终盯着对方的一举一动,走至断崖转角处,突然那名日军俘虏猛地朝前冲撞,用头猛撞陈士榘的腹部,顺势双手死死缠住他的腰部,两人失衡,翻滚而下,警卫员反应不及,只能疾步追赶。 山体斜坡落差极大,岩石密布,杂草横生,两人翻滚数丈,直到一棵老酸枣树将他们拦住,陈士榘半身挂在枝桠间,俘虏挣扎着企图继续往下滚落,被树根绊住。 陈士榘强忍剧痛,利用武装带缠住对方上肢,借助地势翻身将其压制在树下,脚下是几乎垂直的陡坡,碎石滚落声不断,警卫员迅速赶到,协力将两人拉上山路。 俘虏全身擦伤,口鼻淌血,仍不断挣扎,神情癫狂,部队重新绑缚其手脚后继续押送,回到临时指挥所经检查,这名日军军曹随身携带有一张部队内部物资分配表,纸张虽破,但依稀可见联队编号与日期,这成为分析敌人后勤体系的重要线索。 此次战斗共击毙敌军数百,缴获物资丰富,但最重要的是成功俘获了一名敌方人员,并带回有价值情报。 这一成果被汇报至上级后,引起高度重视,数周后这名俘虏被转送至延安,交由情报人员进一步审问。 广阳一役对八路军而言不只是一次战术伏击的胜利,更是对战俘处理经验的深刻积累,部队从中总结出控制俘虏、护送途中风险规避等方面的细致战术要求,逐步形成有组织的战俘处置流程。 战后陈士榘虽然身上多处擦伤,但并未请假疗伤,而是立即整理战斗经过,写入行动总结,他特别指出,敌人即便被俘仍具极大危险性,轻敌之心不可有,此后他将这次悬崖搏斗经历在多个作战部署会议中反复提及,提醒战士任何时刻都不能放松警惕。
1937年,开国上将陈士榘抓了一个日军俘虏,谁知在经过一处悬崖时,日军俘虏突然发
墟史往事
2025-07-24 10:08:27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