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建议:战时直接征全部商船,以此和中方庞大舰队决战!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退役上校山姆·唐格雷迪在深入研究28场海战后得出一个颠覆性结论:当双方专业素养相当时,数量几乎总是海战的最终决定因素。
他发现在从公元前500年希波战争到现代海战的漫长历史中,25场海战由规模更大的一方获胜,仅有3场是技术先进但规模较小的舰队取得胜利,且这3场胜利都是在对手技术极其落后的特殊情况下取得的。
“在技术水平接近的对手之间,数量决定一切。”唐格雷迪在《美国海军学院学报》上写道。海战史上,数量优势压倒技术优势的案例比比皆是。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期间,尽管法国舰船设计更先进,但英国皇家海军凭借数量优势成功阻止了拿破仑跨越英吉利海峡的计划。
同样的模式在七年战争中重现。当时英法在技术上势均力敌,但英国依靠更大规模的舰队,切断了法国在加拿大和印度的补给线,甚至夺取了古巴和菲律宾。
二战太平洋战场提供了最鲜明的例证。日本海军最初拥有零式战斗机、长矛鱼雷和浅水航弹等技术优势,但在美国压倒性的工业能力和舰队规模面前败下阵来。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建造了144艘航母,而日本仅建造了18艘。伦敦国王学院战争与战略学教授阿莱西奥·帕塔拉诺对此表示认同:“更大的规模意味着更强的作战潜质,在培训人员和运营能力方面更具优势。工业整体实力对于在战斗中遭受损失后重建部队至关重要。”
面对中方日益扩大的海军优势,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等智库提出激进方案:战时直接征用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全部商船,在甲板上加装集装箱导弹或运输发射车(TEL),组建“临时舰队”与中方庞大舰队决战。然而该计划面临多重挑战。美国海运业对中方造船的依赖已达到惊人程度,征收中方建造船只关税的提议遭到行业强烈反对,ACL公司甚至警告若实施该计划公司将“立即破产”。
风从哪里来
美国现在和中国比造船能力,零头都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