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盎格鲁撒克逊人用 200 年行动告诉世界:国穷,就抢掠;发展慢,就打压,不给他国发展超越;哪个国家强大就分裂它,搞新奴化思想殖民。我国要警惕! 1840 年的广州湾,英国舰队的炮口正对准虎门炮台。那些打着“自由贸易" 旗号的商船,货舱里却装满了鸦片与火枪。 当清朝的白银被源源不断运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账本上,每一笔盈利都浸透着中国农民的血泪。 这正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穷则抢掠” 的生动注脚。当自身工业革命需要原始积累,他们便用坚船利炮敲开他国国门,将鸦片贸易包装成“文明交换”,把殖民掠夺粉饰为“开化使命”。 19 世纪的印度次大陆,英国殖民者用“分而治之”的策略,让原本交错杂居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渐生嫌隙。 他们在税收单上刻意标注宗教身份,在学校教材里放大历史恩怨,最终在 1947 年炮制出印巴分治,留下克什米尔这道至今流血的伤口。 这种“分裂他国” 的伎俩,在 20 世纪的巴尔干半岛再次上演。 为了削弱南斯拉夫,英国媒体连篇累牍渲染民族矛盾,美国中情局暗中资助分裂势力,最终让一个统一国家碎成七块,而北约的炮弹则趁机摧毁了南联盟的军工体系。 当二战后欧洲百废待兴,美国推出的马歇尔计划看似慷慨,实则暗藏玄机。那些接受援助的国家,必须将 70% 的资金用于购买美国商品,还得允许美国资本控制核心产业。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当欧元即将诞生,美国立刻在科索沃点燃战火,让欧元汇率刚起步就暴跌 30%。这种“发展迟缓就打压” 的逻辑,在对付新兴经济体时更为露骨。 日本半导体产业在上世纪 80 年代威胁到美国地位,华盛顿随即通过《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再以反倾销调查为由课以重税,硬生生将日本芯片企业的全球份额从 50% 压到不足 10%。 在金融领域,盎格鲁撒克逊人构建的美元霸权体系,堪称“垄断全球命脉”的完美工具。 1971 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国得以通过印钞收割世界。当发展中国家积累起美元储备,美联储便启动加息,让这些国家的外债压力陡增,最终不得不低价出售优质资产偿还债务。 阿根廷的牛肉加工厂、巴西的铁矿场、韩国的银行体系,都曾在这样的金融风暴中易主,而华尔街的资本则在抄底中赚得盆满钵满。 更隐蔽的控制在于思想殖民。英国在非洲殖民地推行的教育体系里,非洲儿童要背诵莎士比亚的诗句,却不知晓本民族的历史。 美国在拉美扶持的右翼政权,将“新自由主义” 奉为圭臬,让这些国家永远沦为资源供应国。 当伊拉克的萨达姆试图用欧元结算石油,等待他的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的莫须有罪名和绞刑架。 当委内瑞拉推行石油国有化,美国便扶持反对派,用制裁让这个石油富国陷入饥荒。 如今这种延续两百年的行事逻辑仍在延续。当中国的 5G 技术领先全球,美国便游说盟友禁用华为;当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崛起,欧美立刻竖起关税壁垒。 但历史早已证明,靠抢掠与打压维系的霸权难以持久。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在民族独立浪潮中瓦解,美国的单极霸权也在多极化趋势中松动。 那些曾经被压迫的国家,正在用合作共赢的理念重塑世界秩序,这或许正是对盎格鲁撒克逊式霸权最有力的回应。
美英盎格鲁撒克逊人用200年行动告诉世界:国穷,就抢掠;发展慢,就打压,不给
波览历史
2025-07-24 14:15:35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