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杨得志下乡看望老战友,却发现老战友生病却没钱治,县委见他生气,急忙解释:“他是特务,不治也罢,不用管他!” 1973年冬天,他调到武汉军区当司令员,工作忙碌中想起老战友侯礼祥,就决定去湖北江陵县看看。侯礼祥出生在1912年,本地人,早年家贫,流浪到江西加入红军,从战士干到营长,立下不少功劳。长征路上,他参加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那些关键战斗,负过重伤但从不退缩。新中国成立后,本该安享晚年,谁知因为历史原因被误解。1939年,组织安排他回乡做地下工作,化名侯文彬,当过国民党伪联保主任,暗中给党提供情报。为了保密,把红军证明藏在家里,结果后来被偷,从此没了凭证。 1957年,他被错定为反革命分子,劳改十年,那日子过得真苦。出狱后,身份问题没解决,生活依旧艰难。1971年,他听说杨得志在济南军区任职,就千辛万苦赶过去求助,杨得志认出他,写了证明信,还给了200元路费。可惜途中信又丢了,回家后情况没变。1973年,杨得志到江陵县,了解到侯礼祥重病没钱治疗,地方干部解释说是因为怀疑他是特务,不予照顾。这话让杨得志很震惊,他知道侯礼祥的真实经历,就开始帮着澄清。杨得志召集当地干部,讲明侯礼祥的革命贡献,还联系杨勇一同出具证明。 两位将军的联名材料上报后,上级重视起来。杨得志又找当年负责地下工作的叶剑英,叶剑英确认了侯礼祥的任务细节,出了详细证明。这份铁证让事情有了转机。1975年,江陵县重新审查,确认侯礼祥是老红军,地下工作属实,冤屈终于洗清。从那以后,他每月领40元补贴,享受医疗待遇,日子好过多了。侯礼祥后来常说,多亏杨得志和党的帮助,让他重获新生。这件事反映出咱们党重视历史遗留问题,对老同志的关怀。侯礼祥的一生,就是无数革命者的缩影,早年浴血奋战,中间遭误会,但最终正义到来。
1973年,杨得志下乡看望老战友,却发现老战友生病却没钱治,县委见他生气,急忙解
蕊蕊聊过去
2025-07-24 14:43: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