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大结局已定,默克尔预测:只有一种可能,俄态度果然变了。德国前总理默克尔预测:这场冲突总有一天会在谈判桌上结束。她这话不是随便说说的,背后是对局势的清醒认知。无论是在前线厮杀的俄乌两国,还是在背后递武器的西方国家,谁都扛不住一场没有尽头的消耗战。 2023年一年,乌克兰国防部自己公布的伤亡数字就超过30万,到2024年春天,连50岁以上的男性都被拉去前线,街头征兵站跟抢人似的。 而西方承诺的100万发炮弹,到现在只兑现了47万发,德国的“豹2”坦克交付了31辆,还不够填巴赫穆特一个月的损耗。 但俄罗斯这边也好不到哪去。2024年第一季度GDP只增长1.3%,军费却占了财政支出的35%,比2021年翻了一倍还多。 黑海舰队的“莫斯科”号沉了之后,新造的护卫舰连舰载导弹都凑不齐,只能把陆基的“口径”导弹拆下来临时用。 征兵动员更是挠头,2023年那波动员把西伯利亚的矿工都征走了,结果煤矿产量掉了17%,今年只能搞“志愿兵”招募,给的钱倒是不少,可年轻人宁愿去土耳其打黑工,也不愿去顿巴斯当炮灰。 普京在最近的经济会议上都不得不说“要平衡军事与民生”,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再这么烧钱,国内该炸锅了”。 而西方的援助早就从“慷慨解囊”变成了“挤牙膏”。欧盟2023年承诺给乌克兰500亿欧元援助,到2024年中只到账230亿,剩下的被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国家拖着,理由是“本国农民还在挨饿”。 德国的“爱国者”防空系统,说好给6套,结果只到了2套,剩下的要等2025年,明摆着是“画饼充饥”。 美国更现实,2024年给乌克兰的军援比2023年少了42%,还把“海玛斯”火箭炮的炮弹产能调去给以色列,乌克兰外长库列巴跑到华盛顿求了三天,只拿到2亿美金,连买一架“F-16”都不够。 但俄罗斯的态度变化其实就藏在细节里。以前提到和谈,克里姆林宫总说“要打到乌克兰投降”,现在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却改口说“不拒绝任何形式的对话”。 去年秋天,俄罗斯还把扎波罗热核电站当成筹码,动不动就说“可能失控”,今年却主动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去检查,等于把最危险的牌收起来了。 可最让人费解的是,俄罗斯对欧盟的能源反制松了口,2024年卖给匈牙利的天然气比去年多了23%,这哪是跟敌人做生意,分明是留着谈判的后手。 乌克兰那边也在悄悄松劲。泽连斯基今年年初还喊着“要收复所有领土”,现在在采访里说“可以考虑暂时停火”,连最硬气的军方顾问阿列斯托维奇都被解职了,换上了主张“务实谈判”的扎卢日内。 他们心里清楚,西方的援助就像快没气的气球,美国大选一结束,谁还管乌克兰的死活? 最近乌克兰议会偷偷通过了一项法案,允许在“特殊情况下”与俄罗斯进行“非领土问题谈判”,这等于给谈判开了个小口,就看谁先迈脚了。
想打仗?奉陪到底!德国彻底不忍了,中国给的3件法宝够对付美国
【4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