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患者,来看诊时说自己血压高了20年了,平时没啥症状,就是最近几年年龄越来越大了,走点路就感觉胸闷乏力。 我给他讲了一些长期高血压的危害,患者却觉得自己没什么症状根本不用管。这其实是对高血压最大的误解。 从中医角度看,“无症状” 不是没病,反而是身体 “代偿过度” 的信号,就像堤坝被慢慢蛀空,表面看着完好,内里早已千疮百孔。 中医讲 “五脏藏精气而不泻”,身体有强大的 “代偿能力”。高血压初期,肝阳上亢但肾阴尚能勉强支撑,气血瘀滞但还没堵到 “显形”,这时候可能没头晕、头痛,看似 “没事”。但就像潮湿的木头,一开始没霉斑,不等于没被蛀虫侵蚀。 这位患者 “走点路就胸闷乏力”,正是 20 年高血压悄悄耗伤气血的结果:长期肝阳上亢会 “暗耗肾阴”,肾阴不足则 “水不涵木”,肝阳更难约束; 同时,血压持续偏高会导致 “气血运行涩滞”,瘀血悄悄黏附血管壁,日久阻塞心脉,就会出现 “气虚”(乏力)、“瘀阻”(胸闷)。 中医将这种无症状高血压称为 “隐证”,其危害更隐蔽: 伤脑:肝阳上亢日久,像狂风摇树,会慢慢损伤脑络,等到出现头晕时,可能已经有微小血栓; 伤肾:肾为 “水脏”,长期高血压好比 “高压水枪” 冲刷肾脏,肾阴被耗,后期可能出现夜尿多、蛋白尿(中医说 “肾虚失固”); 伤心:气血瘀滞在心脏周围,就像给心脏裹了层湿棉絮,初期没感觉,等出现胸闷时,心脉可能已堵了三成 ——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 “没症状却突发心梗”,其实是瘀血堵到了临界点。 《黄帝内经》说 “上工治未病”,无症状期恰恰是调理的黄金期。此时干预,好比在堤坝蛀空初期修补,比崩塌后重建容易得多: 肝阳偏亢者,用菊花、枸杞泡水,平肝同时补肝肾,避免阴液被耗; 气血偏瘀者,常吃山楂、黑木耳,像给血管 “清淤泥”,阻止瘀血加重; 痰湿重者,用茯苓、荷叶煮水,健脾化湿,减少血管 “黏稠度”。 记住,高血压的 “无症状” 不是护身符,是身体发出的 “隐性警报”。等到头晕、胸痛再重视,往往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中医调理从不等 “症状爆发”,而是在邪气刚抬头时就干预 —— 这才是应对高血压的智慧。
枳壳散方:治疗中风瘫痪。左瘫右痪,发于左侧者称左瘫,右侧者称右痪。属于中风的范畴
【4评论】【3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