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4问6名大学生溺亡事件
六条年轻生命骤然消逝在浮选槽中,新华社的四问,问的不仅是脱落的格栅板,更是层层失守的责任链条。
格栅板不会无缘无故脱落。是年久失修的麻木?是安装时的敷衍?还是日常巡检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个承载生产重任的厂区,将学生置于毫无防护的危险边缘,所谓的“安全管理”早已沦为纸上空文。
高校的责任同样难辞其咎。暑期实践不是“放羊式”参观,对合作企业的安全资质审核、对危险区域的风险预判、对学生的安全警示教育,哪一环的松懈都可能致命。把“安全第一”挂在墙上,却让学生踏入未设防的险境,这样的“实践”早已背离了育人初心。
生命无法重来,追责不能停留在“敲响警钟”。必须撕开责任推诿的遮羞布,让漠视安全者付出代价,让每一份实践方案都焊死安全防线——这才是对六条年轻生命最基本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