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是舍不得装空调,而是很多人家是真的装不起!印度人口已超过中国,但空调保有量仅9400万台,不足中国6.5亿台的六分之一。 在印度,一台基础款空调的售价,通常在3万至5万卢比之间,若算上安装费和必要的电路改造,总成本往往突破5万卢比。 而印度普通工人的月薪普遍在8000至12000卢比,这意味着买一台空调,就要消耗他们半年左右的收入。 对于多子女家庭而言,单台空调根本无法覆盖全部居住空间,若想让全家人在酷暑中稍感舒适,至少需要两台,十万卢比的费用太过高昂。 如果说购买安装空调,咬咬牙还是能买的,但是更大的问题是空调运转带来的长期负担。 印度的居民用电价格并不低廉,每度电折合人民币0.38至0.5元,夏季高温时空调全天运转,月电费轻松超过3000卢比,相当于普通工人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月薪。 在印度,超过60%的人口依赖农业或非正式服务业,收入极不稳定,雨季可能颗粒无收,旱季则面临工时锐减。 他们根本不敢将有限的收入,投入到这种“非必需”的持续性支出中。 而且许多乡村地区电网不稳定,每天停电4至6小时是常态,有些偏远区域甚至完全依赖柴油发电机供电,这种情况下,空调几乎成了摆设。 即便在城市,老旧的配电系统,也难以承受大规模空调运转的负荷,夏季用电高峰时频繁跳闸,让不少勉强买得起空调的家庭,陷入“买得起却用不了”的尴尬。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印度的收入分配失衡,少数高收入群体占据了社会大部分财富,他们能轻松承担多台空调的费用,甚至在别墅中安装中央制冷系统。 而占人口80%以上的中低收入者,连最基础的家电消费都需反复权衡,这种分化使得空调在印度成为明显的阶层符号。 每到40度以上的酷暑,恒河沿岸总会挤满戏水降温的民众,城市里的公共水井和公园喷泉旁也常有人驻足,他们并非热爱亲水,而是实在没有其他降温选择。 街头小贩顶着烈日叫卖,三轮车夫裹着汗水浸透的衣衫穿梭,这些场景背后,是无数家庭在“买空调”与“保生计”之间的必然抉择。 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印度的制造业未能像中国那样形成完整的家电产业链,空调生产依赖进口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电力系统的升级需要巨额投资,在财政压力下进展缓慢。 更关键的是,当大量人口仍在为每日口粮计算开支时,空调这类“改善型消费”自然会被无限期搁置。
印度不是舍不得装空调,而是很多人家是真的装不起!印度人口已超过中国,但空调保有量
雅静幽梦语
2025-07-24 23:27:12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