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沃尔夫认为:世界的未来诞生于乌克兰的战壕,现在乌克兰正在为我们所有人而战

雅静幽梦语 2025-07-27 21:29:00

经济学家沃尔夫认为:世界的未来诞生于乌克兰的战壕,现在乌克兰正在为我们所有人而战,为每个国家独立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而战。 西方专家和媒体反复强调乌克兰战争,是“为独立选择权而战”,但现实是这场冲突早已沦为大国博弈的棋盘。 乌克兰的主权诉求固然值得尊重,却被北约东扩的地缘野心层层包裹。 当美国将600多亿美元军事援助注入乌克兰时,其国会听证会上讨论的核心从来不是“自由民主”,而是如何通过消耗俄罗斯维持单极霸权。 将一场区域战争的结果,等同于人类文明走向的决定因素,本身就暴露了西方视角中,根深蒂固的中心主义。 仿佛欧洲大陆的每一场纷争,都必须承载世界命运的隐喻,却刻意忽略了亚非拉等更广阔地域,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革。 从军事层面看,俄军近四年的进展确实有限,2024年仅控制乌不到1%的新增领土,这种僵局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军事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过度依赖传统装甲集群战术,缺乏现代信息化作战能力,后勤补给线屡屡被乌方无人机切断。 但所谓“损失达1945年后苏联战争总损失的五倍”的说法,显然存在统计口径的刻意放大,苏联时期的苏德战争、阿富汗战争在人员伤亡和装备损耗规模上,都远非当前冲突可比。 这种数据夸张背后,是西方舆论试图通过渲染俄军“惨败”,来强化对乌援助的合理性,却掩盖了乌克兰同样面临的兵源枯竭问题。 乌方征兵年龄已放宽至60岁,前线士兵平均存活时间不足72小时,这种消耗战对任何一方都不是胜利。 究其根本,欧洲国家清楚这场战争的胜负并不直接威胁其本土安全,所谓“捍卫自由世界”不过是政治正确的修辞。 德国工业界担忧对俄能源禁运的反噬,法国忙着巩固非洲传统势力范围,东欧国家则盘算着如何借机索要更多欧盟补贴。 各方利益的撕扯,让对乌援助始终停留在“象征性大于实质性”的层面,美国的角色更具投机性。 特朗普曾直言可通过利益交换说服普京,这种商人式思维,恰恰暴露了美国对外政策的本质,没有永恒的原则,只有永恒的利益。 当俄乌冲突无法再为美国带来地缘收益时,抛弃乌克兰会比支持它更加果断。欧洲观察人士呼吁“从地缘政治客体转变为主体”,看似觉醒,实则无奈。 欧盟既缺乏统一的防务体系,又在能源和安全上深度依赖美国,这种结构性依附使其根本无力承担“自主”的代价。 将世界未来寄托于乌克兰战壕,本质上是冷战思维的延续——试图用一场代理人战争划定势力范围,用意识形态标签掩盖地缘利益争夺。 人类文明的走向,从来不是由某一场战争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多极化秩序的构建、科技革命的突破这些更宏大的变量。 乌克兰的战场或许会改变欧洲的安全格局,但它承载不了“世界未来”的重量。

0 阅读:16
雅静幽梦语

雅静幽梦语

雅静幽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