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元一幅没人要的画,男子竟然选择倾家荡产,凑齐20万买下9000张,邻居都以为他疯了,谁料如今这些画价值百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要把二十万身家,在一个人均月薪十几块的年代,全部换成一堆别人眼里的“废纸”,这样的买卖在正常人眼里根本不会做,然而偏偏有一个名叫许化迟的人干了这样的事情。 许化迟的父亲许麟庐,本是个富商家的少爷,放着家业不继承,偏要画画。 家里人自然不许,他就偷偷画,到处找名家画作,扒在角落里临摹。 他尤其痴迷齐白石,奉他为偶像,后来,经齐白石的弟子李苦禅引荐,许麟庐在1945年总算见到了偶像本人。 谁知,齐白石一看他的画,竟然要收他为弟子,这份天降的缘分,让许麟庐的画技突飞猛进,得了“东城齐白石”的美誉。 齐白石本人也十分欣赏这个徒弟,曾说许麟庐和李苦禅是他最喜欢的两个弟子。 后来,为了生计,许麟庐开了家“和平画店”,1952年,许化迟就在这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里出生。 他刚满月,九十多岁的齐白石就亲自上门看望,还按老规矩送了他十块钱,寓意长命百岁。 父亲的“和平画店”远不止是做买卖的地方,它更像京城文化圈的一个客厅,齐白石、徐悲鸿、黄永玉这些丹青巨擘,老舍这样的文坛大家,甚至京剧大师梅兰芳都常来这儿聊天品画。 在这样的环境里泡大,许化迟从小就对字画有种天生的敏感,父亲也看出儿子是块好料,慢慢地把画店交给他打理。 许化迟真正走上收藏这条路,是被气出来的,有一次,他撞见路边小贩把齐白石的画当废品,五块钱一张甩卖。 他气不过,直接掏了一百块,把画全收了,在他眼里,大师的作品被如此贱卖,简直是种侮辱。 这件事也让他彻底想明白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不是画画,而是“淘金”,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发现那些被埋没的珍宝。 于是,他干起了“倒买”的行当,在内地搜罗好东西,再拿到香港拍卖,遇到真正喜欢的就自己留下。 这么一来,不仅赚得比父亲当年多,也极大满足了自己的收藏欲。 198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穷得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无奈之下,馆里决定变卖馆藏的九千多张近现代画作,每张定价不过十几或几十块。 在那个对艺术收藏普遍没概念的年代,这批画一旦流出,多半会落入外国人手里,再想收回来就难了。 巧的是,许化迟那天正好在博物馆,得知消息后,他当即找到馆长,直言这九千多张画,他全要了,一张也不能流到国外去。 馆长惊得说不出话,九千多张画,就算再便宜,总价也要二十多万。在当时,这笔钱,无异于天文数字。 许化迟没多废话,当场拍下几万块现金作定金,扭头就回家凑钱,他卖掉了所有能卖的家当,又厚着脸皮挨家挨户敲门借钱,最后才勉强凑齐二十万,把这批国宝全部“救”了下来。 街坊邻居都觉得,许化迟这回是真疯了,房子没了,积蓄空了,全家人一度连饭都吃不上。 画能当他的精神食粮,可老婆孩子得吃饭,妻子为此跟他大吵,气得要离家出走。 但即使到了这个地步,许化迟也从未后悔,他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也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全家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几十年过去,中国经济起飞,人们也开始懂得欣赏艺术。 那些曾被当作“废纸”的画作,价值水涨船高,许化迟当年的疯狂之举,如今看来,却是毒辣到极致的远见。 当初的二十万,如今估值已超过百亿,许化迟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收藏家,也开起了比父亲当年规模大得多的“和平艺苑”。 但他做这一切,不是为了赚钱,面对无数藏家开出的天价,他始终不为所动,一张不卖。 最终,为了完成父亲和自己的心愿,也为了让更多人能欣赏到大师的艺术,他做出了一个更“疯狂”的决定。 他将自己收藏的所有齐白石字画,悉数无偿捐给了中国美术馆,他只留下一小部分真正心爱的作品,偶尔办办展览,让它们与公众见面。
1985年,5元一幅没人要的画,男子竟然选择倾家荡产,凑齐20万买下9000张,
梦里水乡谣轻
2025-07-25 14:01:15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