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徳莱恩在中欧峰会结束后发文:她强调说,欧洲人相信“自由贸易的力量”能够推动国家繁荣, 但“它必须是公平的”,欧洲要求中国解决“市场准入、产能过剩和出口管制”等问题,欧中经贸关系“再平衡”了,也有利于加强双边关系。 好一个“公平贸易”!欧洲人嘴上喊着自由贸易,手上却把贸易壁垒越筑越高。中国电动车卖得好,他们就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中国科技企业出海,他们又搬出“国家安全”大棒。这种双标玩法,真当别人看不穿? 看看数据就明白了——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反倾销税长达8年,结果自家太阳能装机成本飙升30%。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却对中国电动车百般刁难。这叫“公平”?分明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冯徳莱恩口中的“产能过剩”更是笑话。按人均算,欧盟钢铁产能比中国还高,怎么没人说他们“过剩”?中国新能源产业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和规模效应,到了欧洲政客嘴里,反倒成了“不公平竞争”。国际能源署都承认,中国光伏产业让全球清洁能源成本下降80%,这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再说“市场准入”,欧洲企业在中国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大众汽车40%的利润来自中国市场,空客每年对华交付飞机占比超20%。反观欧盟,以“国家安全”为由,把华为、中兴、TikTok挨个封杀,连大疆无人机都差点被禁。这种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还好意思谈“公平”? 最讽刺的是“出口管制”。欧洲自己搞着最严苛的技术封锁,却指责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要知道,中国供应着全球90%的稀土,却从未像某些国家那样动不动断供。到底谁在破坏供应链稳定?谁在搞“小院高墙”?明眼人一看便知。 所谓“再平衡”,不过是欧洲竞争力下滑的遮羞布。当中国高铁里程突破4万公里时,德国ICE列车还在用着上世纪的技术。当比亚迪电动车横扫东南亚时,欧洲车企还在为电池成本发愁。自己不努力升级,反倒怪别人跑太快,这是什么逻辑? 中欧合作本该是互利共赢。中国给欧洲带去物美价廉的商品,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赚取丰厚利润。可现在,某些政客非要政治绑架经济,把经贸问题意识形态化。最终吃亏的,还是欧洲普通消费者和中小企业。
冯徳莱恩在中欧峰会结束后发文:她强调说,欧洲人相信“自由贸易的力量”能够推动国家
翀云梦轻扬
2025-07-25 14:53:17
0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