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仲礼院士预言成真,美国将推翻“温室气体有害”论,解除排放限制! 7月23日多

财先生观天下 2025-07-25 14:59:07

丁仲礼院士预言成真,美国将推翻“温室气体有害”论,解除排放限制! 7月23日多家美国媒体报道说,美国环境保护署正在起草一项提案,计划全面解除对汽车、工厂等温室气体污染源的排放限制,并试图通过制度设计,阻止未来政府重启气候应对措施。 给出的理由荒诞至极,声称过去认定温室气体有害的科学结论有误,反倒限制排放影响物价上涨,消费者选择权受损,甚至宣称这种限制会损害人类长远发展。 而这正应了丁仲礼院士接受采访时说的话:“西方国家都是放空炮,他们真的会减排吗?咱们走着瞧!” 这一操作绝非偶然,而是美国长期在气候议题上,实用主义态度的集中爆发,美国先是在2017年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理由是协议“对美国不公平”,会损害经济利益。 2021年短暂重返后,又在2023年通过立法削弱联邦政府气候监管权,如今的排放限制解除计划,不过是这种政策摇摆的延续。 其核心逻辑始终将短期经济利益,置于全球生态安全之上,将国内产业竞争压力转嫁为气候治理责任。 从科学层面看,全球升温1.5度,窗口期仅剩十余年,而美国作为人均碳排放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年排放量占全球15%以上,历史累积排放更是居世界首位。 此时解除限制,相当于为全球气候治理按下“倒退键”,直接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空间,尤其是那些易受极端天气影响的低纬度国家,将为美国的政策付出更沉重代价。 不过对于美国的行为,我国丁仲礼院士曾尖锐指出,西方国家在减排承诺中惯用“历史责任淡化”“人均排放虚化”等手段。 表面设定减排目标,实则通过产业转移、碳关税等方式,将责任转嫁给发展中国家。 如今直接否定科学结论,更是将这种虚伪推向极致,当减排符合其产业竞争优势时,便高举“气候正义”大旗,当本土传统能源产业利益受损时,便毫不犹豫撕毁规则。 这种政策转向背后,是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畸形映射,传统能源巨头长期通过游说影响政策。 2023年数据显示,美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年度政治献金超过3亿美元,而此次起草文件的环保署官员中,多位与化石能源企业存在利益关联。 这种资本与政治的深度绑定,使得科学证据在利益面前直接边缘化,所谓“保护人类长远发展”的说辞,不过是为产业资本松绑的借口。 从全球治理视角看,美国的倒退将产生连锁反应,欧盟虽表态反对,但自身也面临能源危机导致减排政策松动,此前已推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部分实施。 新兴经济体则可能因美国的示范效应,放缓可再生能源投资节奏。这种“破窗效应”将直接削弱全球气候合作的根基,让发展中国家陷入“减排吃亏、不减排担责”的两难。 丁仲礼院士的预言之所以具有穿透力,在于他看透了气候治理背后的权力博弈本质,当发达国家将减排承诺异化为外交筹码,而非基于科学共识的行动纲领时,任何全球性协议都可能沦为空谈。 美国此次推翻排放限制,不仅是对自身责任的背弃,更是对人类共同未来的漠视。 在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加速的当下,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最终只会让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自食其果。 历史终将证明,气候危机面前没有旁观者,更容不得投机取巧。美国的短视之举或许能换来一时的产业数据增长,却在透支全人类的生态韧性。 唯有回归科学共识,承担起与自身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责任,才是应对气候挑战的正道——这一点,早已被丁仲礼院士言中,也将被未来的生态现实持续检验。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江东游

江东游

2
2025-07-25 15:43

反人类行为

财先生观天下

财先生观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