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好日子到头了,即将被端上餐桌,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欧洲现在的处境

胡雯吖 2025-07-25 16:39:36

欧洲的好日子到头了,即将被端上餐桌,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欧洲现在的处境,像极了晚清末年的大清,科技落后于美国,工业比不过中国,能源受制于俄罗斯。

曾经的繁荣让欧洲大陆过上了几十年舒坦日子,这一切都离不开几个关键的外部支撑:美国一直扮演着欧洲的军事靠山,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是另一个支柱,再加上中国提供的巨大市场和低成本生产。

可如今,这几根支柱都在摇晃,危机一步步逼近,先说军事靠山,欧洲国家长期依赖北约,虽然名义上是共同防御平台,但美国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

欧洲国家在军事通讯方面对美国卫星的依赖度高达70%,这意味着一旦美国切断服务,欧洲的军事指挥和情报传输将陷入瘫痪,尽管俄乌冲突后欧洲军费有所增加,2024年北约欧洲成员国军费占GDP比接近2%,但距离美国要求的5%目标仍有巨大差距。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利斯直言,将GDP的5%用于国防意味着要花费国家预算的40%以上,这在经济低迷的当下几乎不可能实现,更讽刺的是德国空军由于长期资金短缺,现在竟然凑不齐6架能正常作战的台风战机,防空能力令人堪忧。

再看能源支柱,俄乌冲突前,俄罗斯是欧盟主要的天然气供应方,占其进口份额的40%。

但随着北溪管道被炸和俄乌断气,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量急剧下降,2023年份额降至8%,为了替代俄气,欧洲不得不高价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2023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其进口总量的46%,较2021年增长近一倍。

这直接导致欧洲工业能源成本飙升,2023年工业电价仍比中美高2-4倍,迫使巴斯夫等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中国湛江,尽管欧盟推出REPowerEU计划,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42.5%,但2024年8月电动汽车销量同比暴跌43.9%,暴露了转型的脆弱性。

中国市场和低成本生产这根支柱同样在动摇,2023年欧盟汽车进口中39.6%来自中国,中国成为最大来源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自主品牌在欧洲市场份额持续上升,2024年四季度达3.9%,而欧洲车企生产成本比中国高40%。

而且,中国控制着全球70%的稀土提炼技术、45%的锂资源加工能力,以及60%的钴资源供应链,欧洲车企40%的零部件采购依赖中国厂商,在半导体领域,中国在光刻胶、抛光垫等原材料中占据高份额,部分产品进口集中度超60%,而欧洲本土晶圆代工产能仅占全球3%,高度依赖地区的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进口。

这几根支柱同时摇晃,让欧洲陷入多重困境,经济上,德国连续两年经济负增长,2023年-0.3%,2024年-0.2%,2025年预测仅微弱回升至0.3-0.4%;科技上,全球50家顶尖科技公司中仅有4家来自欧洲,在AI、芯片等领域的研发投入远低于中美,2023年全球前2000家企业研发投入中美国占40%,欧盟仅18.7%;政治上,欧盟内部矛盾重重,成员国在核能、煤电重启等问题上分歧严重,德国重新启用煤电与碳中和目标相悖,波兰和丹麦对提交气候计划表示怀疑。

欧洲的处境确实像极了晚清末年的大清,科技落后于美国,工业比不过中国,能源受制于俄罗斯,如果不能有效应对,欧洲可能真的会像晚清一样,在大国博弈中逐渐沦为棋子,到时候好日子就彻底到头了。

0 阅读:0
胡雯吖

胡雯吖

胡雯吖